
[谈变化 议发展]让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昨日,在代表团讨论会上,谈起近年来文化事业的变化,程学娟代表说:“过去5年,我市艺术精品硕果累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事实确实如此。5年间,我市已建成县级文化共享工程6个、文化信息共享村级文化点6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7个、农家书屋907个。与此同时,市文体新局还牵头举办了大型群众性红歌赛、“清风入社区,廉洁进家庭”社区文化大展演、“湖北名歌大家唱”等群文活动;全市艺术精品创作呈现出“七地五戏”的独特现象。同时,文旅结合探出新路。市文体新局精心打造的《梦寻咸宁》景区版,极大地丰富了温泉旅游文化的内涵。
党代会期间,代表们认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自咸安区汀泗桥镇的代表镇斌说,现在,镇里文化配套设施完备,文艺下乡活动、群众文艺表演等都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参加咸安区演出时,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未来,汀泗桥镇将积极引进文艺人才,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大对文化事业的经费保障力度。
来自赤壁市的冯晓光代表说,赤壁市将建设三国文化旅游试验区,以该市旅游快速通道为轴,将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全部囊括其中。还将建设赤壁会馆,展示本地文化,让其成为对外宣传的名片,同时,做好旅游商品的开发,拉动经济发展。
朱希平代表说,近年来,《梦寻咸宁》、《千古风流》、《白云深处》、《千桥流水桂花香》、《隽水天城》的相继推出,让人啧啧称赞。今后,通山将进一步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引进文艺创作人才,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
展望未来文化事业的发展蓝图,程学娟满怀信心地说,今后5年,我市文化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乡镇、街道和社区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全履盖,乡镇、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履盖;培养和引进文艺人才,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力争使咸宁成为全省艺术创作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2至3家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咸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真正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记者 刘子川 通讯员 曹雨花)
编辑:lijie
上一篇:
咸宁市第四次党代会闭幕式侧记
下一篇:
[谈变化 议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相关新闻
-
咸宁市供电公司连夜施工为水库泄洪提供电力保障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秉政)7月11日晚,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人员连夜施工,22时成功接通电源,给温泉肖桥村11组塘尾钱水库...
-
"旅游一卡通"再掀惠民潮 600市民办卡游景区
-
二论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