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市第四次党代会专题 >> 新闻动态 >> 正文

咸宁市统战工作五年回眸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2-14 07:12:00

  五年凝聚智慧,五年凝聚力量,五年凝聚人心。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团结全市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同助力咸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经济统战工作强力推进

  一是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五年来,连续在通城、咸安、嘉鱼、赤壁等地多次召开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285家企业与268个行政村签约结对共建,在农村新上项目189个,捐资公益事业8860万元,累计帮扶困难群众5380户。特别是2010年咸宁恒基公司在结对村出资1000万元,为全村老百姓家家户户建别墅并完全无偿赠送的事迹,被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及港澳台媒体争相报道。田野集团投资亿元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是积极引导“回报社会感恩行动”。我市共组织开展县级以上感恩行动20多次,帮扶老党员288人、老革命133人、老模范129人,资助资金239.4万元,捐赠实物120.9万元;招工扶贫3140人,培训扶贫4040人;实施公益项目29个,到位资金已达500.8万元。三是大力实施“光彩事业”系列主题活动。五年来先后多次成功组织承办光彩事业系列主题活动。尤其是今年,面对通城县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组织商会、企业家代表对口援建,捐资捐物达300多万元。截至去年底,我市共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光彩事业活动23次,参与企业家385人;公益捐赠资金435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5041户。四是切实加强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完成市工商联(总商会)换届。截至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5%以上,我们紧紧抓住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关键,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工作,切实增强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爱党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力地提升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素质。今年7月,咸宁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工商联组织换届工作。

  海外统战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加强海外联络,积极争取海外联谊会、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资金服务我市社会发展。五年来争取各种捐赠资金100多万元,无偿支持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安全饮水工程、灌溉渠道改造、农村卫生室等项目,受益群众达26000余人。二是加强日常联络沟通,招商引资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组织召开了市海联会三届一次理事大会,吸纳海外理事89名,有力地提升了咸宁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各级统战系统单独或配合开展县级以上招商活动49次,共有960多名企业家参与;签订项目72项,项目资金192.01亿元。为进一步推动咸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进程添加了新动力。三是积极主动做好承接台资转移工作,大力推进咸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依托“咸宁台商工业园区”搭建台资转移招商平台,2009年与台北内湖科技园管理联合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五年来邀请台湾多家集团公司来咸考察,完成项目投资15亿元,初步形成以制造业为特色的新兴园区、全省重要的两岸经贸合作基地;先后接待来咸考察台商15批110人次。四是积极主动做好对台宣传,加强交流交往。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十七大确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各项政策;抓住机遇开展各项赴台交流活动,2010年全市各级台办组织交流团5个,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人员100余人;五年来,全市各级台办共接待来咸宁探亲、旅游观光和考察同胞1000余人次。五是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交往渠道进一步拓宽。先后与美国帝国郡、匈牙利森特什市、日本行桥市、韩国太白市达成了友好交往意向。

  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一是指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9年为三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公开招考了三名专职干部,争取市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为每个民主党派各预算10万元工作经费,为全市三个民主党派市委会解决了办公用房,从根本上改善了咸宁市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条件。先后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参加“两会”筹备工作情况通报会、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座谈会、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通报会等活动20余次,进一步完善了三个民主党派分别与政府八个职能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二是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政治协商、多党合作进一步巩固。四年来,我们组织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心参政议政,组织专题调研活动3次和其他社会调查15次,形成调研文章27篇,提交提案议案52份,意见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被不同程度采纳,拓宽了统一战线服务中心、献计出力的有效途径。三是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政治交接进一步增强。今年6月至7月民盟、民建、农工市委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这在我省也是第一个完成民主党派换届工作的先进典型。四是党外干部健康成长,实职安排进一步加快。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安排47名副县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职级、区域、行业分布更趋合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五年来,在省、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各种层次培训班20余次,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全市各级党外干部做到了“应训尽训”,通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组织外出考察调研,召开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党外干部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我市现有34个少数民族,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齐全。五年来,全市民族宗教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深入发展民族事业、推动宗教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出台并贯彻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政策,为民宗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对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二是坚持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成立了赤壁周郎嘴回族镇和咸安湖场回族村,目前辖区内建立了回民小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少数民族学生落实了财政划拨专款资助,一大批少数民族子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三是重视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吸纳他们参政议政。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每年要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其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04人,各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80多人。四是政策扶持加快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周郎嘴回族镇列入了“全省重点中心镇”建设项目,先后投入资金和物资3000多万元,加快供水、供电、公路和通讯等城镇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步伐。五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加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民族政策,有力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平等合法权益,多次迎接省市人大的执法情况检查。在咸安区进行了专项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实效并总结经验后在全市进行了推开,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自封传道人和发展过快过滥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治理,保证了宗教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六是积极发挥宗教界济世利人、促进和谐的作用,创新开展“十村百户”帮扶活动。在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南方特大暴雨灾害等重大灾害斗争中,全市宗教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捐款捐物,举办祈福法会。大力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    

  (市委统战部供稿)

编辑:lijie

上一篇: [聚焦“5个咸宁”⑤]和谐咸宁
下一篇: [百姓寄语党代会④]民工:让保障更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