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三万”活动回眸之一]最美足迹印南鄂
编者按:
今年3月份开始,我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促进惠农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面展示“三万”活动成果,本报从今日起,特推出“全市‘三万’活动回眸”系列报道。
走出机关,两万干部进村入户
阳春三月,犁耙水响。
市、县2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在鄂南大地如火如荼展开。
市里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印下情系乡亲的深深脚印。
3月18日,市委书记黄楚平来到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村,了解民情,宣传政策,慰问特困群众,同村民一起参加劳动,解决实际问题。
黄楚平对村民们说,今天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要听真话。只要是你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要解决,不能解决的,创造条件也要解决。
大家七嘴八舌打开了话匣子。提村级经济发展建议,谈生活实际困难。黄楚平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上。他说:“今天提出的这些事,落没落实,我下次来查。”话音一落,人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76岁的张昌爱老人亮开嗓子唱起了自己作词作曲的“原创”:“今天听我来唱一段,国家政策真是好,农民日子今非昔,党的恩情唱不完!……”
4月18日,市长任振鹤深入通山县黄沙铺镇新民村、新屋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民村下李屋,任振鹤和县、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围坐在一起,详细了解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商量研究解决之策,为新民村和新屋村谋划发展之路。
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行政村、农户以及机关干部全覆盖”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山岭大畈、库区水面、村头巷尾、阡陌小道,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田间地头,干群共话小康路
开展“三万”活动,核心是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落脚点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市县两级机关干部和“三万”活动队员走访了全市49.95万户农户,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摸实情、解民难,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崇阳县发改局联系天城镇香山村。自3月12日以来,局长石浪每星期坚持3天吃住在农家,由于连续高强度走访劳动,腰椎间盘突出旧病复发。石浪带病坚持白天在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晚上在简陋农家客房中的电灯下整理民情日记,两本民情日记上满满地记载着全村1000多户农户的“吃穿住行”。很快,香山村的群众都认识了石浪,什么心窝话都能掏出来向他倾诉。
农村发展变化大,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多次上门也根本找不着人。全市“三万”工作组创造性开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查漏补缺,切实抓好民情调查,确保不漏一村、不掉一户。
市直和县市区工作组采取了“五个一”或“六个一”的方式,向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征求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赤壁市针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户难”,对异地务工经商人员,邮寄《致全市农村乡亲们的一封信》和《入户调查表》,实现“书信入户”;在网上开辟“三万活动”信箱,实现“网上入户”;摸清外出务工经商户的电话联系方式,实现“电话入户”。对本地务工经商人员,坚持“五个结合”,即预约与蹲守相结合,白天与夜晚相结合,面对面沟通与电话交流相结合,公开致信与留言回访相结合,上门专访与路遇随访相结合,做到“找到人,走进门,访到情,记上本”。
通城县“三万”活动工作组与4000多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取得联系,市委办公室、市城投公司工作组采取“五法”入户,开展“五问”活动,市政府办、市扶贫办、市烟草局等单位工作组采取“5加2”、“白加黑”工作法,如期实现所驻行政村农户全覆盖。
血肉相连,抗旱防洪解危难
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考验着“三万”干部的忠诚和能力,检验着“三万”活动的真心和真情。
今年气候异常,冬春夏连旱。
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各级“三万”工作组迅速转变为抗旱工作队,深入抗旱第一线,积极投身抗旱保春耕战斗。
顶着炎炎烈日,赤壁市农业局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入户指导,实地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指导农民造墒补墒。
市科协工作组邀请专家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为村民讲授果树、水稻抗旱保苗知识,指导农民强化田间管理,尽量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
抗旱需要水,疏浚渠道、拓展水源的工作在全市各地早已轰轰烈烈地展开。
市总工会筹集2万元资金帮助驻点村维修抗旱机械,驻村“三万”工作组日夜蹲守在驻点村,随时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受灾情况,协助村组干部清沟渠、引水源、保春播。
市烟草局工作组针对驻点村邻村河道内有蓄水的情况,投入3万元为赤壁市芙蓉村购买水泵、水管等设备,从古河道引水灌溉农田,确保不误春耕生产。
市商务局多方筹集资金,将抽水机接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同时筹措资金1.5万元,对驻点村特别困难的农户抗旱保春耕实行帮扶,对种植农户给予资金扶持。
哗哗泉水流进农田,滋润禾苗更润心田。据统计,全市各级“三万”工作组抗旱中共筹措抗旱资金2800多万元,维修各类机械设备9500台套,开启大小泵站2020处,有效地为农田“解渴”,消解了农民的焦虑之情。
风云变幻莫测,陡然旱涝急转。赤壁、通城、崇阳等县市6月10日降下特大暴雨,通城隽水河上游左港雨量309毫米,创历史极值。
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全市防汛救灾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对全市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级“三万”工作组由抗旱工作队迅速转变为防汛救灾工作队,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工作。
市委办公室、市城投公司驻咸安区双溪村工作组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对塘堰、河道、桥梁进行排查,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抢修。
市政府办“三万”工作组冒雨深入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实地了解受灾情况,并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扶持。
市扶贫办、市水产局工作组连夜对咸安区桃花尖村存在山体滑坡隐患的50余户农户进行了紧急转移安置。
全市“三万”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家家户户,切实在病险水库隐患排查、基础设施修复、受灾群众慰问安置、农民群众情绪疏导、灾后恢复生产等方面发挥作用。各工作组在抗灾、抢险、安置和恢复工作中,坚持“汛情警报一日不解除,工作组一日不下防汛火线”,组成防汛抗灾的钢铁长城,将足迹深深地印在了抗灾救灾一线。(记者 饶洪斌 通讯员 谢晋)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全市“三万”活动回眸之二]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