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人生起跑线
新的人生起跑线
——在363矿区采访刘合并
刘合并背水一战,把私营酒厂以及房屋、耕牛等家产变卖一空,携妻带女去了那山窝窝,揭榜承包了连续10年亏损、资不抵债上千万元的通山县国营锑矿,在363矿区那酷似原始部落的地方当起了“山大王”。
刘合并的胆识激起了我们去那神秘矿区探幽访胜的强烈冲动。那天我们在通山县黄沙铺镇正好遇上刘合并,他蹲蹴在一部破旧吉普车里,刚为他的56名民工兄弟们购买了一大堆蜡烛、电池、蔬菜猪肉等,在吉普车上左绑右捆,臃臃肿肿,像只“大企蛾”。
刘合并是今年承包锑矿的。每年上交12万元的承包利润,这对一个濒临倒闭的矿企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起点。
去矿区的路上,刘合并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50多个矿工是我的朋友,而不是我的雇工,所以我这当老板的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其实,刘合并当“老板”已不是头一回了。
1985年夏至1989年冬天这段时间,刘合并同几个乡亲一道开采锑矿。积下了十几万元的家业,并办起了私营酒厂。可是,这时他迷上了打麻将赌博,从好玩开始,到嗜赌成性。把好不容易攒下的家产败得一干二净。当女儿生病时,当老人需要瞻养时,刘合并望着家徒四壁的家,流下了深深忏悔的泪。毕竟刘合并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刘合并把眼光牢牢地盯紧了开矿这一行业,要让青春再次发出璀璨的光芒。
暮色时分,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大山深处刘合并的住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红砖屋。屋外是用蒿茅搭起的一见较大棚子,向西近150米处有几间同样面积的红砖屋,那是民工们居住的地方。
吃罢晚饭,已是整整22点。在刘合并的陪同下,我们穿好深水靴、安全帽,手持三节电筒,正式向363主洞口走去,那里才是真正实质性了解矿工们工作的地方,洞内还有近30个民工在加夜班,打进尺。真该去瞧瞧这些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汉子哩。
国营363矿洞从东到西主矿道全长1170米,像一条大蟒横亘在徐家山的中段。根据省第四地质大队的勘探结果,蕴藏有18000吨的金属量(精锑),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每吨为15000元人民币,总价值达2.2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亟待发掘的财富。按地质资料,现主要矿源分布在363下层----323上层(指内海拔高度位置),在8线、12线、16线、18线、24线层面上,按现有的开采能力,363矿山还可以开采30---40年。为了提高综合开采能力,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为老苏区的民众谋求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刘合并在尊重原国矿领导的合理建议后,以最热忱的态度,最优势的条件,吸纳海内外资本以股份制或租赁制的形式来投资,让熄灭了近3年的冶炼厂焙射炉、反射炉的火焰再度熊熊燃烧起来。
363主坑道内积水,天晴时有20公分深,下雨天积水有60公分深。矿工们大都是戴着安全帽,穿深水靴操作,对地理位置非常熟悉,有多少个凹凸处、转弯处都清清楚楚。摸索前进中,我不经意地发现了支陇口中安放着好多大木桶。于是好奇地询问刘合并:“放这么多木桶干啥?”
“洗矿渣。”
“矿渣还可以利用吗?”
“有利用价值。原先国矿开采时没有利用。这是属于品位在15%左右的矿,大约13吨低品位矿石冶炼10吨精锑,回收率在80%左右。”
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这时只见一个支陇内弥漫着硝烟的气味,刘合并告诉我,这个支陇刚放完炮,内有毒气和二氧化碳。放炮后,一般应过40分钟左右才能进去,否则缺氧中毒,致人昏倒,这才打消我进陇去探个究竟的念头。
走出矿洞,已是晚上12点了。刘合并说,他每天晚上都要下矿巡查一遍,大多都是这个时候出矿。在矿道口,他又和我们侃谈起来。据他介绍,目前,他已追加投资8万多元,美国一家公司已与他签订合同,计划投资50万美元,扩大363矿区的开采、加工能力。现在,该矿的各个环节都已健康地运转起来了,矿工的月工资达到400---到800元。
“志须予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我们确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刘合并,终究会干成大事业。
(1994年7月8日《咸宁日报》)
【作者感言】:这是我和通山县业余通讯员朱必松同志合作采写的一篇通讯。在整理书稿发现这篇作品时,当时的一些场景在脑海里一再重现。记得那些年我有个想法,就是尽量撑握一些“角落新闻”,从读者陌生的行当找线索,尽量使人有点新鲜感,哪怕只是素材上的。所以,只要有这方面的信息,我都会克服困难,尽量前往采访。像前面的“李裕福围湖记”也是属于这种情况。当然,这类采访很辛苦,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没有相当的体力还不行。想想当初朝气蓬勃,看看现在病体秧秧,真是感慨良多。有人说,新闻吃的是青春饭,不无道理。
编辑: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