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8专题 >> 王金怀作品集 >> 正文

通山县万名技术型新农民大显身手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2-18 11:12:00

新一代劳动力在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

通山县万名技术型新农民大显身手

  12月初,在通山县大畈镇菌种场里,一连几天都有几十名农民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取青年农民徐唐伙讲解食用菌栽培技术。徐唐伙是这个场的承包人,他自学食用菌技术后,能自己栽培十多种菌菇,并成功地培育出了高难度的“真菌皇后”竹荪。为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今年上半年,他自办2期食用菌培训班,帮助40多人培育出价值1.6万元的菌菇,被评为全地区优秀团员标兵。这一次,他又在为更多的农民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

  徐唐伙仅是通山县一大批技术型新农民中的一个例子。记者最近在通山县团委了解到,目前,这个县有近万名这类掌握了一定农业技术的青年农民活跃在农村各个生产领域。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农民对于学习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农民的这种要求,通山县采取各种形式,培养提高农民的素质,尤其是着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农民,先后建起了14所乡镇办农业技术学校和一大批文化、技术夜校,新办了5所农业高中。近两年,全县共举办乡村青年农民技术培训班200多期,8000多名农村青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还有2000多名农村青年自找门路、自选专业,多种形式自学种养技术。

  为了发挥这些有技术的青年农民在农业中的带头推动作用,通山县一是鼓励和支持他们揭榜承包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开展科技范户、科技联系户等活动,帮助其他农民提高技术素质和生产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涌现出400多农村青年科技示范户。

  这些新型农民的涌现,不仅改变了通山县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后继乏人的状况,而且起到了一人富一户、 一户带一村、一村活一片的作用。通羊镇范家垄村青年范细加掌握了生猪饲养、防治技术后,成为全县科学养猪示范户,今年他一户养猪898头。在他的带动帮助下,全村户平养猪11头。高湖乡集潭村青年王迟珍自学农业技术起得成效,被聘为乡农技培训班的教员,今年获得“全省青少年立志建功”一等奖。

  (1987年12月15日《咸宁日报》头版头条。)

 

  【作者感言】:应该说这是一篇很普通的消息,之所以把它收入书中,是因为它采写于我刚调入报社的那一年,而且体现了我在消息写作上的一些理念和特点。1987年我和程守正、冯斌、徐伟颂一起调入报社。我们四个人当时在县里都是新闻报道方面的骨干,是报社千挑万选调来的,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可以说这“牌桌”的四方没有弱者。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工作上都十分卖力,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一年我发了很多稿件,其中大多是消息。我在消息写作上下过不少功夫,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一是比较规范,要素齐全,段落分明;二是内容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气呵成;三是注重导语。这篇消息基本上反映了这些特点,从徐唐伙传授技术开始,层层挖掘,层层推进,要说的说得清清楚楚,不必说的一句不留。这种特点在我的很多消息中都有体现。

编辑:陈凯

上一篇: 卡车轿车不算面子 马车板车不掉底子
下一篇: 咸宁特色苗木饮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