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
——宝塔村帮扶残疾人记事
本报记者 杜先龙 周荣华 通讯员 尹军英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批阅文件时,省残联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
其中,这份材料专门提到了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帮扶残疾人的事情。俞书记对宝塔村的善举给予充分肯定。
4月9日,记者走进宝塔村。
爱的使者
宝塔村有268户,1300多人。全村创办企业7家,去年生产总值1.74亿元,人均纯收入4600元。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村党总支书记黎泗保还热心扶残助残。他不抽烟,不喝酒,穿着简单,平时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在帮助那些困难户和残疾人时,他却“大手大脚”。他说:“扶残助残人人有责。我的经济条件好一些,应该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黎泗保资助了7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3名残疾人的子女。一算帐,每年资助费用上万元。
2001年,通城一中学生朱阳林的母亲被烫伤致残,父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困。朱阳林靠捡破烂、采药维持生活,失学在即。黎泗保知道后,经常资助这个残疾人家庭。他三年累计资助朱阳林7000多元,帮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现在,朱阳林在通城中天云母厂上班,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乐善好施的黎泗保倡导下,宝塔村党总支一次次向残疾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村党总支每年要开两次会,专题研究帮扶残疾人事宜。村党总支成员结对帮扶残疾人,及时为残疾人排难解忧。逢年过节,黎泗保就带领支部成员上门为残疾户送钱送物。村支部每年用于扶残助残的资金2万元以上。
宝塔村被省残联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近几年,村党总支年年被评为助残先进单位。
爱的温暖
在扶残助残过程中,黎泗保和宝塔村党总支不仅给残疾人捐献钱物,而且帮助残疾人生活自立,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一组村民杨光明是个弱智,靠拉板车维持生活。他住的土砖房摇摇欲坠,老是让人提心吊胆。1998年,黎泗保和村干部商量,在街上划了一块地给杨光明盖房。杨光明拿不出钱,村里又给他买了上万块红砖送到工地。不久,杨家搬进新居。这还不算,杨光明的两个孩子初中毕业后,村里先后安排他们到村办企业上班。去年,陈辉丁到杨家入赘,村里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安排他到宝塔砂布厂工作。从此,杨家衣食无忧。
其实,村里的残疾人都受到了宝塔村特别照顾。9组村民傅兴旺因车祸致残,他妻子徐燕、儿子傅摇刚先后被安排到村企业就业;女青年曾明霞小时候脸部被烧伤,外出打工屡屡被拒之门外。于是,村里安排她在宝塔砂布厂上班。如今,她在工厂干得很开心。
据了解,宝塔村先后有12人致残或工伤致残,他们都在村企业得到了妥善安置。
爱的奉献
爱心没有边界。在帮扶本村残疾人的同时,宝塔村周边乡村的残疾人也受到了黎泗保和宝塔村无私的资助。
2000年,黎泗保有一次开会了解到马港镇马洞村赵保香老人是个残疾人,一场暴雨后赵家房屋倒塌,一家六口无处安身。散会后,黎泗保立即赶到赵家,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
桃源村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是隽水镇最穷的村。该村6组有12户残疾人。宝塔村党总支主动帮扶这个组。近几年,每年帮扶款物上万元。今年春,宝塔村买了2000多只小鸡,分别送给该组各家各户。村民余治楼年近七旬,两个儿子是弱智,老伴多年瘫痪在床,家里几乎一贫如洗。今年春节前夕,黎泗保给他家送去了粮油、鱼肉和衣被,前不久村里送给他家一条母牛。不论余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给黎泗保打个电话或捎个口信,黎泗保总是有求必应,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通城有个残疾人艺术团,由二三十名残疾人组成,靠演出维持生活。宝塔村多次赞助该艺术团,先后为艺术团捐款2万多元。
(《咸宁日报》2006年5月13日第一版)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通城回归党员带头树新风
下一篇:
中铁十一局一公司项目部荣辱观教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