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咸宁市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自然生态公园)获国家标准委批复,咸宁市成为继四川成都、深圳龙岗后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
为什么要申报试点?
咸宁的优势在哪?
后期如何推进试点建设?
6月25日,
记者带着疑问前往一探究竟。
01 为何要申报?
“上级有指示,发展有需求,群众有期盼。”公园城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公园城市”,不同于休闲城市、宜居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既有概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建设公园城市,不仅是出给四川成都的新考卷,也是全国各地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咸宁也不例外。
如何答好这张考卷,咸宁有探索、有行动。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并持续将其写入咸宁市党代会报告和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实现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融合发展为目标,多举措、全方位展开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两山”理论。
党中央有决策部署,省委有工作要求。去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赋予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同时,将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和公园城市建设指南上升为国家标准写入湖北省质量强省发展纲要。
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成员之一,咸宁必须站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高度,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切实把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对于咸宁自身而言,创建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既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将标准化全面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构建支撑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新型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能让咸宁加快实现从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走向公园城市价值示范,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乃至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广大人民群众同样有所期盼。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居住环境日渐提升等美好改变,必将逐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
02 优势在哪里?
“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咸宁行动早、基础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说,目前,咸宁市在自然生态公园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咸宁经验,取得了国际影响。
咸宁生态环境秀美多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01%,空气质量优良率93.7%,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历届咸宁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区位等多方优势,坚持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战略,从实践探索中明确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咸宁市在全国较早编制《咸宁市绿色崛起发展规划(2014-2030)》,率先发布《绿色咸宁标准体系》,构建绿色发展“四梁八柱”。
2017年6月,咸宁市更是抓住机遇,首次将自身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带上国际舞台,与法国雷恩、杭州、深圳等国际国内16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并被授予“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城市”。
此后,咸宁市积极履行联盟成员义务,并以竹林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抓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ISO/TC268)第七次全会上,发布《咸宁市发展可持续竹林经济案例》,与世界分享咸宁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
同时,咸宁市还多次在ISO/TC268 工作会议、“数字城市,标准引领”——可持续发展标准国际现场会等国际会议上交流发言,将咸宁“公园城市”品牌推向国际。
据悉,咸宁市围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将其与 ISO/TC268 国际标准试点工作有机结合,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解决方案,赢得了各国专家的积极评价。
咸宁的行动远不止于此。2019年,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的专业技术指导下,咸宁市成功举办“ISO/TC268 2019 年秋季工作会议暨公园城市标准论坛”引到咸宁举办,与国内外近 200名标准化组织官员、技术专家,研讨公园城市标准建设,并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
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的“六大”活动中,咸宁市还专门制定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专项实施方案,同时邀请了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的专家,组织全市各级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围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形成50篇高质量调研成果。
03 试点如何建?
“试点只是起点,将围绕“生态优先”“全域公园”“绿道串联”“产业赋能”“特色塑造”五大策略,实施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自然生态公园)建设任务。”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争取国家总局、省市场局的支持,依托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的专业支撑,全力构建支撑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新型标准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指南》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全国中小型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咸宁方案”、树立“咸宁样板”。
在“自然生态优先”方面,咸宁市将实施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计划,重点围绕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维护、生态功能区划与管控、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城区生态分区以及重点山体、水体保护四大行动项目,开展生态廊道维护、林地空间保护、环境整治、中心城区生态保护等行动。
在“全域公园构建”方面,重点实施市域千园、城区百园两大计划,围绕滨江湖区公园带、幕阜山公园带、两湖大公园、陆水大公园、桂花产业大公园、大美乡村建设、城市公园建设七大行动项目,打造牛头山森林公园、红色文化旅游带、淦河百里画廊、砖茶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桂花游览风景地等。
在“香城绿道串联”方面,则紧盯市域绿道体系构建、中心城区绿道体系构建两个目标,规划以陆水河——长江沿岸湿地——淦河为框架的“蓝色绿道骨架”和以幕阜山——大幕山为框架的“绿色绿道骨架”,并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绿道示范线等绿道示范段。此外,还构建中心城区活力绿道环、城区外围山水绿道环。
在“生态产业赋能”方面,咸宁市则围绕生态价值转化、乡镇田园活化、绿色产业发展三个主题,大力发展自然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生态产业、生态资源有条件交易项目,提升景区和湿地林地资源自身价值和辐射作用,同时大力建设特色农业、特色小镇,并积极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在“特色景观塑造”方面,则锚定擦亮城市品牌和控制城市风貌两个方向,一方面从“芳香植物”和温泉两个方面着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构建“芳香+康养”产业集群,叫响“香城泉都”品牌。另一方面,从滨湖大文化大健康、森林山地大旅游、工业、农业等方面着手,打造秀美宜居城市风貌。
咸宁市还将向四川成都和深圳龙岗取经,并联合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探索实行更富活力的标准化运行新机制,推动国家级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高标准建设。此外,我市还成立了试点工作专班,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确保试点建设顺利推进。
据悉,咸宁市现有标准化试点项目115个,其中国家级试点项目25个。
来源:咸宁发布、咸宁网官方网站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 通讯员:陈思 黄泽中
编辑:王炎艳
监制:陈 凯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编辑:huangyaqi
上一篇:
就在7月11日,长达40天!
下一篇:
数量指数级增长!咸宁湿地如画引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