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发布 >> 正文

“分”享美好环境,共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咸宁狠抓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做好绿色治理大文章

来源:咸宁发布 时间:2023-06-26 16:18

绿色,是咸宁最美的底色;生态,是咸宁最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咸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住建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省住建厅的部署,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狠抓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做好绿色治理大文章,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自2019年正式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咸宁因地制宜,协同发力,先后经历了垃圾分类试点、复制推广、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已成功创建49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7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垃圾分类咸宁模式”逐步形成。

如今,咸宁市城区垃圾分类“三增一减”效果明显,厨余垃圾增长了两倍,可回收物增长了一倍,回收利用率达到了36%,其他垃圾减量了32%。在住建部垃圾分类评估中,连续三个季度在全国125个小城市中排名靠前,为咸宁市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又添一张绿色治理新名片。

01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党建引领,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

咸宁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部署研究垃圾分类工作,将环卫作业市场化经费和垃圾分类建设运营费用列入城管环卫部门年度经费预算,由2017年的5100万元已提升到现在的9000余万元。

2022年1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升格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委,市城管执法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直相关部门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及咸安区、咸安区各街道、社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制度,有序推进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党建引领,加浓“红”的底色,提升“绿”的成色。市委市政府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单位(社区)等创建考评指标内容,并制定5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部门联管联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

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推动下,市机关服务中心等6部门联合下发《咸宁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市城区625家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禁塑行动”;市机关服务中心主导推进“绿色办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餐饮场所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市文旅局推行旅游、住宿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市邮政管理局建立健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长效管理机制。全市形成“部门联管、多方联动,共同推进源头减量,维护绿色生态环境”的共识。

2020年以来,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四级联动会议40余次,商讨研究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告别早期的城管一家唱“独角戏”,实现25个单位联管联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唱响了齐抓共管的“大合唱”。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咸宁重点聚焦小区垃圾分类难题,依托“红色物业”全覆盖的基础,采取考核奖补、干部包保小区、党员“双报到”、环卫管理进小区等措施,调动街道社区党组织、小区党员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全城小区因地制宜分为三种模式推进:一是专管型小区,主要依托物业公司做好小区垃圾分类专业提升。如:新华清苑小区,是咸宁市首个垃圾分类示范点,配备有专业设备、专员引导及专车运输。二是托管型小区,主要依托部门单位主导推动和居民“共同缔造”,如:滨河财苑小区、学府人事小区。三是自管型小区,主要依托小区"两委"即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发动居民通过自治共管垃圾分类,如:三和小区、金叶小区。

目前,城区778个小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推进垃圾分类,由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担任分类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四大员”,广泛开展“守桶、入户、回收”等志愿服务,形成党员家庭带头“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局面。

02

从“抓前端”到“强末端”

创新引领,持续优化升级“收集、运输、处置”设施

垃圾分好类,硬件设施放首位。

咸宁市首先在城区625家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的办公区域、食堂和自建小区,按需设置分类垃圾桶、建设垃圾分类亭;同时,投入1014.8万元建设2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招投标的方式交由市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公司运营。

2019至2021年,咸宁市持续投入资金74.47余万元,在市城区部分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建设四分类垃圾分类亭39座,建成后一并交由环卫作业市场化公司运营。

2022年起,咸宁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建设工作,并对原有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市城区共建成垃圾分类亭1044个,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291个,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今年,为优化垃圾投放收集方式,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在城市小区创新实施“一桶两箱三减量”工作法,(“一桶”即在厨房设“厨余垃圾小绿桶”;“两箱”即将通用240L可回收物桶、有害垃圾桶更换为可回收物箱和有害垃圾箱;三减量即撤桶并点减少垃圾桶、配分类减量员、引导居民减量投放),破解“混收混运”难题。在农村实施“一坑两桶三上门”工作法。(一坑即易腐(厨余)垃圾就地沤肥池(坑);两桶即每户村民配备两个垃圾桶,分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三上门即村组保洁员上门宣传、上门有偿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村组垃圾运输车定时上门收集其他垃圾。

在终端处置设施方面,咸宁市统筹规划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已建成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市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渗滤液处理项目、市政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等,正在建设可回收物利用中心。

2022年5月开始,咸宁市开始规划建设餐厨废弃物就地化处理站,创新打造“集中式+就地式”餐厨垃圾处理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的餐厨垃圾处置咸宁模式,助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其中,集中式处理量大,适用于餐饮单位的餐厨垃圾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农贸市场的果蔬垃圾、集贸超市的食品垃圾等处理;就地式设点灵活,处理速度快,适用于全市机关食堂、学校医院、大中型餐饮单位产出的餐厨垃圾处理。

03

从“点线面”到“全覆盖”

示范引领,培养“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好习惯

2019年11月,咸宁依托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的基础,启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后探索了“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积分奖励”和评选小区“垃圾分类之星”、发布“垃圾分类光荣榜”、“定点定时清运”等有效管用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到2020年底,建成2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覆盖户数3.8万余户。

2020年起,29个示范小区的党组织在小区建设垃圾分类红色宣传墙、宣传小品,楼栋醒目位置制作公示栏,并公示垃圾分类“党小组长”“党员示范户”“楼栋长”的个人介绍和职责,设置垃圾分类专栏,公开垃圾分类责任人信息、投诉电话等内容。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咸宁市创新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五进”活动,通过印发分类宣传手册、技术导则,举办“小手拉大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评选小区“垃圾分类之星”“垃圾分类达人”,设置积分奖励、垃圾分类“红黑榜”评比激励,营造全时、全域、全覆盖的宣传氛围。

全市“绿心”所在地——十六潭公园,咸宁市新建了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沿路山坡草坪上,有废物再利用制成的手工艺术品,有充满童趣的分类主题游乐空间,有现代感的多媒体声光科普宣教馆,还有创意网红文化墙,已吸引大批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前往打卡。这一寓教于乐的新基地,必将助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再掀新高潮。

到2022年,咸宁主城区已有银泉社区、南昌路社区、双龙社区等被评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同时,各县市成功创建了49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2023年,咸宁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方案》,统筹建立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实行网格包保,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村)、小区党组织议事的重要事项。同样,发动党员、热心居民、退休职工等组建一支志愿服务小组,开展“守桶、入户、回收”等服务活动,培养居民养成“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好习惯。

为解决社区、物业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不足,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我市在金桂明珠、人行小区、华沙城、巴黎城、祥和苑小区建设了“定时定点”分类亭,安装了卷闸门,每日只在早上6-8点半、晚上6-8点半对居民开放,其余时间关闭闸门,在投放时间,小区、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分类亭站岗督导,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和劝阻垃圾不分类行为。

“分”享美好环境,共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眼下,咸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将继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跑出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加速度,奋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美丽咸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动垃圾分类

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当前,推进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已从日常生活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是咸宁300多万人民必须共同面对的大课题。

首先,要打通“被动要求”到“主动作为”的堵点。垃圾分类是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必须强化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拒绝说教式宣传,加强垃圾分类全过程体验式教育,探索“一米花园”“一米菜园”等场景化垃圾分类实践,让分类成果可观、可感、可触,让居民群众了解垃圾的去向和资源化利用,充分认识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对垃圾分类价值的理解与认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被动分到主动分的转变。

其次,要解决“时冷时热”到“久久为功”的难点。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软约束,缺乏强制力,完全依赖居民群众自觉性难以实现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容易出现“热一阵冷一阵”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构建奖励引导机制。比如,设立“垃圾银行”,采用积分入户、礼品兑换、物质奖励等措施,促使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另一方面,强化法治约束机制。考虑可行性与实操性,尽快出台《咸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垃圾分类管理部门职责,压实个人分类责任,让居民群众知晓垃圾分类既是文明素养的体现,更是法定责任义务,把教育和惩戒相结合,让价值认同的“柔”与法治约束的“刚”发挥最大合力。

最后,要消除“前分后混”到“一分到底”的痛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构成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任何一个环节不通,都会直接影响分类的最终效果。要突出解决好前端分好类,后端“一锅炖”的问题,解决好分类收运环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扭转群众垃圾分类“分了也白分”的错误认识,把不同环节的责任主体纳入精细化治理中,强化各方责任落实,抓好末端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以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先行,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要持续研磨治理的精细度,在提高分类准确性、投放便利性和资源化利用上下更大功夫,提升垃圾分类全过程处置水平。

垃圾分类是渐进式过程,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民参与。只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全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来源:咸宁市城管执法委

通讯员:赵丽红 张冰

编辑:王炎艳

监制:陈   凯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编辑:huangyaqi

上一篇: 100所高校预估分数线公布!
下一篇: 湖北省纪委监委最新通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