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做法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争当排头兵、建设示范市、冲刺百强县。
创新,再造新优势——
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成立仅一年时间,组建了6大项目部、22个专家团队;
孵化出10多家企业,其中2个项目走向产业化,当年实现盈利;
一批来自上海、山西、武汉等地的科研人才相继到赤壁扎根……
6月9日,记者在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采访,看到这样一份答卷。
2020年初,赤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大调研中了解到,全市89家规上企业中,有创新型人才缺口的达到7成,众多企业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是叫“渴”。
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当年4月该市决定在全国率先创办县级城市综合性研发服务机构——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地方招才,帮企业引智。
与此同时,拿出3亿元真金白银,在赤壁高新区开辟千亩孵化基地,筑巢引凤。
平台建起来了,为了吸引人才,赤壁诚意满满:把平台定为全额财政事业单位,给予特殊人才政策“四线城市、一线待遇”,可以自由选择全职或兼职。
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西洲介绍,这样的保障机制,像一块磁铁,不到半年,48位人才被吸引到赤壁,其中硕士以上的技术骨干20人。
中南民族大学的郭文强是平台引进的第一批人才,通过半年的实验室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完成了新型油墨分散剂研发,今年10月投产后,将为企业降低40%的生产成本。
创新贯彻赤壁转变发展方式全过程。该市产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洪昕林说,在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基础上,赤壁已成立了青砖茶研究院、应急产业研究院,还会成立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环保、工艺设备等特色板块研究院。
走进位于陆水河畔的赤壁创新聚集区,扑面而来的是创新活力。
副市长别华中说,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全要素服务,该市高标准打造创新聚集区,通过人才超市、金融资本、科技孵化协同推进,撬动人才项目集聚,累计入驻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团队80多个,目前园区在孵项目59个。
去年8月,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揭牌启用。
这个交易大市场是省科技厅批复设立的首家区域分市场,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交易平台、研发孵化平台、技术经纪平台、科技金融平台、科技招商平台的综合科技服务功能布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创新,开拓新空间——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实做强实体经济
龚学智介绍,“现在已有订单飞来,80多家客户正在验证与测试中。”
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不断调整优化,赤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十三五”时期,赤壁三次产业比为10.86:44.35:44.79。
创新,激活新动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用好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赤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赤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前20强、二类县(市)第5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茶叶百强县(市)十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3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编辑:吕希
上一篇:
6月27日,新冠肺炎疫情快讯
下一篇:
价值5038万元!咸宁集中发还赃款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