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早,家住崇阳县城区、88岁的邹鹤松老人独自从家出发,目的地是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农业银行崇阳支行。
炎炎夏日,老人一路蹒跚,每走2分钟便停下来休息一会,脸上、背上都渗出了汗水。
10分钟的路程,老人却走了30多分钟。在农行营业厅服务窗口,老人颤颤巍巍地递给银行柜面经理刘翠坤一张银行卡,说:“帮我取4万元。”
刘翠坤觉得奇怪:邹鹤松是行里退休的老领导,一下子取这么多钱,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老人离开窗口时,刘翠坤还忍不住叮嘱他注意安全。
接下来,老人扶着楼梯慢慢上楼,终于来到了三楼的党支部办公室。
邹鹤松老人神情笃定,将4万元交到支行党委副书记廖海峰手中。老人激动地说:“我是来交党费的,向党的100岁生日献上深深的祝福。”
现场的三位党员敬佩老人家的举动,快速受理了这笔特殊党费。邹鹤松老人交纳4万元特殊党费的消息,也很快在农行内部群中传开。
“不忘初心,不忘党恩,牢记使命,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6月3日,入党积极分子刘翠坤连夜将邹鹤松老人的故事编写成宣传稿,在农行咸宁分行举办的“我身边的党员故事”宣讲台上进行宣讲。
农行崇阳支行党委负责人表示,该行将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向老党员邹鹤松学习活动。
邹鹤松是位什么样的老人?
88岁的邹鹤松,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6年10月入党,1957年5月至1958年10月参军,因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担任过崇阳县商业局副局长、崇阳县人民银行副行长、崇阳县农业银行副行长等职务。
在同事的眼中,邹鹤松是位既严厉又热心的人。
曾与邹鹤松共事8年的崇阳农行办公室主任舒卫军感受很深。
1985年,舒卫军参加工作来到崇阳农行。舒卫军听同事说行里管财务、后勤、党建工作的副行长邹鹤松特别严肃,即使在下班时间也不例外。
有一次,舒卫军给邹鹤松送报纸,刚好听到邹鹤松正耐心询问另一位同事的工作问题。舒卫军后来才知道,行里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有人会面临比较严肃的处罚。一般领导会发脾气或直接在会上点名批评或直接将责任转移,但邹鹤松却没那么做,他不仅主动承担责任,对犯错同事没有半句斥责,还帮其寻找出错原因。
那件事后,舒卫军和同事们对邹鹤松改变了看法,大家都说他做事有章法,对人严肃又和善。
廖海峰说,在职期间,老人工作认真,学习更是抓得很紧,读书看报是习惯。退休后,老人还经常会来办公室,询问是否有最新的党员学习资料可以看看。
在家人的眼里,邹鹤松是位正直的父亲。
老人时常教育子女,人凭本领吃饭,工作要有高要求,不能总是要组织照顾,给组织添麻烦。
1997年,小儿子邹平滔从崇阳农行体制改革中下岗。他曾跪求父亲凭借关系,帮他重回岗位。邹鹤松却说:“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不给党组织添麻烦。”
老伴生病,儿子下岗,面对党支部党员多次上门看望和慰问,邹鹤松总是说:“家里没困难,请党放心。”
6日下午,记者随同崇阳农行党支部的4位党员来到邹鹤松家中,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震惊。
一个30多年前建的三无老旧小区里,一套房子挤住着邹鹤松老人一家三代五口人。家中没有漂亮的装潢,都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被磨得发亮的木板床,断了一脚用木桩撑起来的木衣柜,钥锁生锈的大木箱子……
“这木板床、木衣柜都是父亲的宝贝。几次搬家,我都说要丢掉换新的,父亲坚决不肯。”邹平滔说,父亲很节俭,已经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二十多年没出过远门,家里的东西都是用到不能用为止。
对于老人交纳4万元“特殊党费”,邹平滔表示十分支持。邹平滔说,这4万元,是父亲省吃俭用攒了2年多的养老金。
眼前的老人眼噙热泪回忆过往,他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在受苦受难的旧社会长大,是共产党培养了他,也是共产党给了他一切。退休后,党组织还经常关心他、照顾他,他非常感激。现在老了,没有力气工作了,心中很是不安,总想力所能及做点什么。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是我们党、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我便决定向党组织交纳4万元的特殊党费。也祝福我们的党更加朝气蓬勃,像太阳一样光芒永照人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
编辑:吕希
上一篇:
激昂旋律,唱出对党的深切热爱
下一篇:
红色歌曲,唱出昂扬向上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