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领导到咸安区和咸宁高新区,调研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要求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我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从2015年捧回“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到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一轮复审迎检,再到2020年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迎检,力争“三连冠”已然成为300万咸宁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行动。
从机关到单位,从厂矿到企业,从大街到小巷,从学校到社区,每一个市民,都在投身其中,每一个角落,都在弥漫着“固卫”的浓厚氛围。
对咸宁而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也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战役,拼的是精神,比的是作风,靠的是实干。
我市按照“一人一片,一天一事,一鼓作气,一以贯之”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创建活动。
创卫固卫,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一人一片”担责任。
我市印发领导联系片区的通知,将城区划分为八大联系片区,由一名市委常委领导牵头,多名市领导带领相关责任部门具体负责。
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咸安区、咸宁高新区担负组织领导辖区内创建工作的任务。并制作任务清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目标。
翻开二片区的创建工作手册,共性任务清单、创建点位、每个点位的创建标准、现存问题等一目了然。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二片区制定了“市直、区直、办事处、社区和网格员”5级《市领导联系二片区创卫工作责任一览表》,明确细化各联系单位相关职责任务。
二片区一名社区干部表示,对照工作手册,对点对标创建,增强了创建针对性,工作起来事半功倍。
一人一片,没有一寸土地缺失责任主体,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创建步伐日益加快。
在市领导带头示范作用下,各片区积极采取行动,对照创建“十无十有”工作清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以多种形式开展创建工作。
市人大、市委政法委在辖区内开展卫生环境专项整治,总共覆盖213个小区、83条背街小巷,受到辖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天一事”为人民。
咸运集团汽车修理厂小区,原先院内有10多个东倒西歪的简易棚子,有的堆放杂物,有的放着桌球等。
“院内被堵得密密麻麻,要是哪里起了火,消防车都开不进来。”修理厂后勤厂长朱朝晖说,“多年的心病,老早就想清理。但单位被省客运集团收购后,要钱要物还要找到省里,力不从心。”
今年4月,趁创建东风,朱朝晖提出“需求”。从永安街道开始,层层往上沟通,一直通过市交通局协调到省客运集团。有了经费保障,拆棚子就有底气了。
如今,1000多平方米的院子一马平川,绿化搞好了、道路硬化了。一住户开心地说,现在窗户一推,视野开阔,心情也舒畅。
类似汽修厂案例,不胜枚举。
为将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我市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
在这一机制的督促和鞭策下,各单位按照“一天一事”创建要求,切实坚持“为民、利民、惠民、靠民”理念,把创建过程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过程和体现。
通过宣传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方式,创建理念正在市民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千斤重担众人挑,众人能移万座山。
面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项综合系统工程,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没有过路客,个个都是共建者,人人都是共享者。
看,关键少数在示范带动。
2020年4月14日,市委书记孟祥伟以一名党员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咸安区浮山街道大畈社区6组,和市委办、市委宣传部的志愿者们一起捡拾垃圾、打扫卫生,带头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2020年7月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带队调研督导北正街社区创建工作,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推动在全市形成了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全程抓的工作格局。“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各责任单位职责明确、措施具体,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建成效显著。
看,部门社区联动提效。
市政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下沉花坛社区,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将创建宣传册送到每家每户,同时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传达创建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展。
市委办公室深入联系鄂棉小区,围绕小区党支部建设、小区业委会建设、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等方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协调落实1700多万元资金,于2020年6月1日完工,成为全市旧改的样板。
市住建局针对南大街社区辖区小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积极谋划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将外贸小区、政协路及阳光家园后巷等28个小区纳入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计划投资2854.2万元。改造后,将新增246个停车位,115盏太阳能路灯。
……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创建过程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或单位根据街道、社区的要求,真正地帮助工作,真正地解决问题,提升了办事效率、提高了工作效能。
看,全市群众共同参与。
人是城市的主人,只有更美的人,才能铸就更美的城。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民既是受益对象,更是创建主体。一直以来,我市坚持自上而下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绘就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圆”。
市直主要媒体坚持正面导向和反面曝光相结合,纷纷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宣传各级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不文明行为和市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曝光,倒逼整改。
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让市民知晓创建、感受创建,不断增强市民的文明行为意识,越来越多市民从创建的旁观者变为创建参与者。
“加入义工协会,利用周末开展卫生清扫、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非常有意义。”市民王馨带着女儿当起了志愿者。她说,这是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为创建贡献的一份力量。
来源:咸宁网官方网站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盛勇 通讯员:汪阳 姚国薇
编辑:吕希
上一篇:
咸宁家里用天然气的赶紧看!最新发布!
下一篇:
6月15日,新冠肺炎疫情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