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绵密景深新眷恋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6-05 16:42

 樊芳

来通山杨芳林,听人介绍这里在做“香”文章。杨芳林“五香”中就有“香榧”,一种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氧化的野生果实。世间少有,我未曾品尝。由此联想,世间不常有或如春笋冒尖,会被人们格外稀罕,犹如我对杨芳林的印象。

我自幼记得杨芳林的传统美食——调味料杨芳酱油。它呈半流质,也有浓缩的固体。乌漆麻黑的黏腻感,以小勺辅以温水化开,既给菜品上色增香,味道又很特别。有特殊的鲜香味,单用它鸡蛋炒饭,不需其它菜肴,闷头就能干完一大碗。用它红烧包坨、红烧肉“三层楼”,哪怕不放葱姜蒜,也浓郁香醇。若干年后,杨芳酱油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颇为庆幸。杨芳林的传统食品中,包坨是少年印象中顶好吃的,全城再无第二。它个大、皮薄、馅料足,足够显示杨芳林人的豪爽。一碗仅盛得下晶莹圆溜的两大个,食毕非抚肚腹不可,软糯香郁,美味存留唇齿使人几天怀想。

我听过悠扬的通山方言中也有杨芳林话。杨芳林的孩童都会唱:“石和尚啊望女流,天雷劈头万事休……”杨芳林的女流之辈真性情、有力量、值得仰望。我还遇见过另一位杨芳林的女老者,她是先生故交吉宏艳的老母亲,作为中国最早的乡村赤脚医生,在交通不便、缺衣少吃的经济落后的年代里,看病不收乡民分毫,她以悠扬的杨芳腔和中医土法,不知救治过多少病人,抚慰过多少疾苦人心。

有种茶、产茶、售茶的独特地理区位,杨芳林从做“茶业生意”开始,一条街曾经成为方圆数十里的茶叶集散地,从生产、加工、批发到零售,茶业务的链条完整,以至声名远扬,成为幕阜旷野之地、鄂南竹林深处的“小汉口”。

道不尽世道变迁。近几年,杨芳林乡重振百年老品牌“瑶山红茶”,引进钱锦世纪茶业有限公司,在郭家岭村开辟白茶基地,种上了千亩白茶。每到采茶期,组织当地村民做好鲜茶采摘,一个月内大概采茶三千斤,再制成茶叶销往上海、福建一带。村民由此获得经济收入,实现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利益三方共赢。

远观青葱翠绿的茶山美景,我想,杨芳林人生命基因中一定携带着“生意经”,见过世面的人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大都又拥有一颗勇敢的“闯江湖”的心脏。外出打工热潮兴起时期,杨芳林成为全县的劳务输出大乡,做出成绩的个人大有人在。“忆江南”项目的老总,是土生土长的杨芳林乡农民,他在外办成钢铁企业,成为亿万富翁,荣归故里又带资反哺家乡搞建设,故土情怀感动家乡父老;还有平凡的医师吉宏艳,广结善缘,乐善好施,成为杨芳林名符其实的乡贤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世事如何演绎,无论经济冷暖,杨芳林人或本土拓疆,或走南闯北奋发图强,将杨芳酱油、豆豉酿制,传统茶业和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和初心始终不改。

“瓦罐煎茶燃竹叶”“竹影婆娑酱油香”“救死扶伤杏林传”……所见所闻所思皆为心灵的土壤、现实的根脉,汇聚杨芳林这方风水宝地的丰富色彩中,还有大自然的馈赠、传统遗存的纯粹、杨芳林人一颗颗坚守和与不完美持续缠斗的勇敢的心,一起建构杨芳林传统文化的绵密景深。它们飘过人们的心海,长成一处新乡土的眷恋。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人间的烟火
下一篇: 咸宁桂花香飘天下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