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升
闲来无事,应几个初中同学邀约,去了我的梦中故地——向阳湖。向阳湖这个地方,在我的生命印记中是一个特殊的所在,她见证了我少年时代的懵懂无知,青年时代的奋斗和抗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早中期到1983年我考上大学,把户口从向阳湖农场迁出,其间的酸甜苦辣往事,一直都是我记忆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驱车沿着笔峰塔方向进入到湖区,笔峰塔我是知道的,我曾经在它附近的一所高中读过一年书,其往日的破败荒凉仍记忆犹新,且我们没少攀爬。记忆中的向阳湖农场有一个“外号”,叫“塔下”,这个“塔”就是指的笔峰塔,表示向阳湖就在笔峰塔的下面,在塔顶上就可以远瞰一望无垠有着四万八千亩广袤地域的向阳湖。我们顺着曾经的“湖堤”小路前行,现在的湖区,已经丝毫没了记忆里的平整湖田,蜿蜒曲折的湖堤,和无数忙碌在湖田的农场职工。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疏密相间的油菜花田和几乎没有人烟的古朴而破败旧建筑。不多时,我们一行到了原“五七干校”人员比较集中的居住地——“王六咀”,一处原来由“干打垒”房子改建的红砖红瓦平房,只见一片破败,毫无人烟,只有几处标牌提示,表明这里在上世纪的某个时段,曾经居住过那些下放到向阳湖接受改造的文化名人。
车继续前行,不多时就到了原来向阳湖农场总部的所在地——红旗山,经过“红旗桥”的时候,我特意下车做了一些观察,旧时由农场人或是“干校”人修建的,由硕大的水泥涵管铺设而成的桥面依然还在,同行中的一同学笑称,涵管的质量杠杠的,五六十年过去了,依然不颓,不坏,不垮,不塌,傲然挺立。我也在感触和感叹之余,一股岁月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我仿佛听到了红旗山老场部早晨嘹亮的军号声,和穿越时空的场部高音喇叭传来的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旋律,仿佛听到了老“翻砂”车间和“金工间”喧闹的机器轰鸣,仿佛还看到了原向阳湖榨糖厂烟囱里冒出的白烟,仿佛尝到了榨糖厂生产出来的黄褐色蔗糖,也仿佛看到了我大哥在“金工间”忙碌,大嫂在粮油加工厂劳作的身影。唉!物是人非,不,应该是,物不是,人更非,五十多年了,沧海桑田,世事如棋,只有无常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定律。
从红旗山出来,我们一行往“四五二”高地方向,途经老“五七桥”不远处,我们这才下得车来,有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这春天的主角:黄金色的油菜花!在高高的湖堤下,湖地的核心区,一幅美丽的图景着实出于我的意料之外。那花,烂漫而随意地开在湖堤边、沟渠旁、田埂上,一望无涯。它们浩浩荡荡,恣肆横流,蔓延在湖区的土地上,爆发着,喷射着,汹涌着,仿佛溶化的太阳。那花,一簇簇,一片片,热烈而朴实,天然而随意。微风过处,花涌波涛。风含馨香。那花,与别处粗茎花枝不同,一律都显得瘦弱而颀长,同行者笑称其为野油菜花,在我看来,正是这瘦而野,更能体现向阳湖肆意烂漫的油菜花的风骨和气质。那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些造访者,我们被她的色、香、聚、瘦、野,浸蚀着,沉醉着,激动着。
我们想着,再过一段时日,另一种结实的油菜金黄还将在这里恣肆蔓延。这油菜花,它从抽苔到孕蕾,从开花到结实,不为张扬,不为美艳,不为骄奢,只为孕育美好,孕育豁达,孕育实用,用生命的灿烂和凋亡演绎着平实、本分和奉献。如此,不由得不让我对眼前的这满目金黄肃然起敬了。
编辑:但堂丹
12月8日,崇阳县隽青家庭农场大棚糯蕉基地,农场总经理程艳和村民一起锄地,为套种蔬菜做准备。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报道:1月13日,在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隽青农场萝卜地里,十来个农户正在田里拔萝卜,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整...
“农场除了种植和观光,还是一个科普基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农耕’生活,了解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加深与农业和文化的亲近感。
21日,阳光明媚,嘉鱼县渡普镇净堡村二组的杰佳家庭农场水果种植基地,工人正在为果树喷洒农药。对于农场未来的发展,汤兆原...
1月20日,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隽青农场,暖阳洒在田野上,一派祥和。 村民围着农场负责人程艳喜领工钱,红色钞票在他们手中数...
从一个打工返乡的青年,到一身本领的现代高素质农民,郑普雄用坚持与热爱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精彩画卷,也影...
陈怡升(咸安)今天是端午节,是一个引入思念的日子,呆坐家中的我,陡然想起了我一周前离世的大嫂!其后,大哥因为工作关系转至...
11月9日,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8组开心农场温室大棚,工人们正在采摘车上给番茄株落蔓。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锋通讯员徐阳邓...
我在红楼度过4年求学时光,红楼像一位心怀博大慈母,用母性柔怀,拥抱一只志在蓝天雏鸟,让其羽翼渐丰,飞翔于文学漫漫征途。
据了解,育苗馆有花卉品种20多种,每个季节品种不同,游客选中,现场扫码付款即可带走,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