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重要作用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创新实践。从当前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制造业占比虽低于服务业,但规模居全球第一,远超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服务业将继续快速增长,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必须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之路。所谓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构建形成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工业体系,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运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使经济增长不再单纯体现为产业的此消彼长。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交易成本下降,实现更小库存,提升生产效益,而且能够形成紧密的供需关系,扩大市场范围,开发多种增值服务,形成新的增长源泉。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新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抓手。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在“双碳”目标下持续推进工业化的道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下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具有数字化和绿色化孪生转型的特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坚持发展制造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物质保障,为保障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改变传统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面临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入发展。2023年,中国创新能力指数居世界前列,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动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世界第一,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首先,亟须加快构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基础研发能力薄弱和颠覆式创新缺乏,导致我国制造业存在关键技术缺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迫切需要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体系,推动工业化由要素投入为主转为创新驱动为主的模式。其次,亟须推动工业化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代表性技术,随着数字技术向各个产业部门的进一步渗透和赋能,工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数实融合的主要领域,也是形成新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最后,亟须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工业生产体系。我国需要从生产到消费、从家庭到社会、从企业到政府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从宏观到微观的绿色财政体系、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的主要着力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瞄准长远目标,也要立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必须有抓手、可落实、有实效。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全球领先,但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需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间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金融服务等环节,不断提升制造企业在服务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
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能源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不断改善能源结构,稳步推进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促进清洁能源的就近使用。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业能效水平,集中力量突破全球性能效和排放技术难题,力争中国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工业行业能耗水平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系统,大力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和再制造产业,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建设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巩固工业产品出口优势,从能源原材料供给、出口货运能力提升等多个角度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国际市场渠道建设和本地化运营能力,保障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产业标准制定,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贸易规则制定中贡献中国经验,建立中国专利技术与标准制定相互支撑的正向循环体系,推动自主标准工业产品成套出口,在对外工程和其他承包合同中推动中国标准落地。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外资量增质升。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前沿产业技术已进入“无人区”,部分领域已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要继续保持领先,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而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此,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原载《北京日报》,作者为史丹)
编辑:但堂丹
《精益智能制造:解码顶层构架设计》内容简介:本书结合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提...
咸宁网讯记者镇强报道:9月10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以2019年营业...
《关键时刻: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新望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中国制造业将往何处去?
中国造得了卫星,进得了太空,说明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
近年来,崇阳县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资源和乡村资源,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公园,已建成天城茅井养生小镇、铜钟野樱花天堂小...
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物价运行平稳,基础设施投资恢复经济运行总体处于恢复发展期核心阅读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
同时,张娟文代表认为,乡村有了产业支持,农民就业就有了方向, “三农”发展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
第四产业未来已来,愿《第四产业》扬起一面思想的风帆,带我们一起驶向数据业的星辰大海。
市领导杨良锋、吴刚、吴晓波、李丽、熊享涛,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福卿出席会议。
俯瞰咸宁大地,产业发展热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