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驻足
群鸟栖息
飞来的音符
婀娜地展翅
与朝阳共舞
含情脉脉
纪实摄经典之作《迁徙的鸟》,是由著名导演及摄影师雅克/贝汉拍摄的作品,作者用4年时间,转战全球50个拍摄地,记录鸟儿纯自然的迁徙状态,讲述了一个人鸟相融的奇迹,自从担当摄影记者这个行业起,就一直在寻找机会能拍摄天鹅等候鸟,今年冬季 ,在嘉鱼县渡普镇大路村的斧头湖边终于寻觅到了它们的踪影。
2013年12月29日清晨,沿着咸潘公路前行,1小时后,到达嘉鱼县渡普镇东湖渔场。60多岁的渔民老陈为我们撑船并作向导。
木船在烟波浩瀚湖面上如一叶小舟,漂浮着向候鸟的栖息地进发。老陈介绍:斧头湖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候鸟,每年11月份结队南迁至此,三四月间北返。
候鸟们好像有意欢迎我们似的,结伴在我们面前一群群飞翔,此时,我们顾不得旅途的疲劳,即向湖中小岛划去,寻找最佳的摄影机位。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惊扰了鸟儿,时而一群大雁展翅飞过头顶,时而一群鸬鹚在水面划过,湖面上、空中鸟声一片。从候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和羽毛色彩中感知,这个迁徙地的鸟类品种繁多,不乏国家级保护鸟类。
由于湖面雾气阻碍,加上坐在小船上不能动弹,很难准确聚焦,不得不耐心等待角度,或者是一阵盲拍。中午短暂休息后,我们悄无声息地转移拍摄地点,继续追随这群候鸟,担心失去最好的拍摄时机和精彩瞬间。
寂寞的等待是拍候鸟基本功,当群雁展翅高飞,天鹅水中起舞时,也是按下快门最惬意又出彩之时。在拍摄中,我深深感到了天鹅的高贵,顽强。舒展的飞行动作,显示出它们的无忧无虑,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在蓝天下飞行似一支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层层叠叠的精巧画作,演绎着蓝色的天鹅湖余韵。此时,我目不瑕接地按动着快门,以最快的速度定格稍纵即逝的极致舞者。
为了拍好天鹅,有时得凌晨4点起床,有时得太阳落山后才收兵,严寒的冬季在林间穿行,尽管我们头上是霜,脚下是冰,周边是风,时不时跺脚驱寒,但还要紧盯着天鹅的一举一动,警惕性不亚于部队站岗的哨兵,一手抱着树,一手举着相机,在风中摇摆,守等几个小时,直至身心疲惫。但每当投入拍摄,都在期盼天鹅能给我一个惊喜,天鹅在水中,空中那些千姿百态的神情和身段,始终让我如痴如醉;逆风飞翔时,舒展大方,呈现出优美的曲线。
经历几次的追踪,我用最大格式拍摄了近千张照片,透过光影,可以看到自然如同生活一样,既有喧器也有宁静,转变视角,可以看到鸟如同人类一样,都有着丰富的表情和内心,完成拍摄返程时,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迁徙鸟的栖息地。
【记者手记】
让候鸟常驻
天鹅是高贵的精灵,大雁是思乡的象征……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家为之赞美,挥毫泼墨。如今,一群群天鹅,大雁等候鸟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它们是坚韧的英雄,在万米的高空飞行,从酷寒的西伯利亚越过高山大河到达这片湖泊湿地,每年往返行程万里,尽管迁徒动荡,但从不迷失方向。
尽管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说明它们有多少,但从浩瀚的湖面能感觉它们队伍的庞大。曾经远离人们视线的鸟类为何又回到了人们的身边。这要归功于斧头湖流域森林覆盖面增加,湖面水质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改善了鸟类的生存条件和食物安全。
从遗失到回归,是环境变迁,是人类的进步。在工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日益加快的社会进程中,我们真诚希望斧头湖这块绿色水域,生态湿地,永远是鸟儿们迁徙途中的天堂。人与鸟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这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咸宁日报记者 张大乐 通讯员 胡保国 饶启煌 雷平 摄影报道)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美食飘香乡味浓
下一篇:
组图:母爱撑起孩子一片天
有一群人,顶风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战一线;有一群人,舍小家,顾大家。看着巨龙般的高速公路贯通山川河流时,他...
波光潋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爱,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划龙舟,这一传统节目,让人们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区马桥镇严洲村至今仍保留着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而每年...
嘉鱼县至高铁岭镇的公路上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雾中,5名身着橘黄色衣服的保洁员,像一个个音符在飞扬的尘...
受气候影响,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迟开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桥乡绿态果业桃园里,8000多亩的连片桃花、梨花盛开,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