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书法 >> 正文

梦里30年——通山巨变

来源:南鄂晚报 时间:2008-12-12 07:53


牛头山上看全景 摄影/随风

    60年代的通山牛头塔下一片荒芜。现在山下高楼耸立,我们想在相同的一个角度拍摄一张照片,却发现已经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80年代初的通羊桥

现在的通羊桥车水马龙

70年代初的通山县城鸟瞰

  “在咸宁的几个区市县中,通山县城算不上是最繁华的,但是在这三十年里,通山县城是区市县里变化最大的。”老通山张毅先生拿出家里珍藏的老照片,对我们自豪地说。     
      三十年前的县城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村庄。青一色的砖瓦结构的小楼房和低矮的小屋,城不大,一条弯弯的小河和一条窄窄的公路从山城中寂寞地穿过。小河两岸是一溜溜被大山逼仄的简陋的房屋,看上去萧条而荒凉。 
      在通羊大桥上几位休闲的老人向我们介绍几十年前的老通山:六、七十年代的通山县城只以通羊大桥为中心的一带热闹一点,其余都是冷冷清清的。桥头东一边是照相馆,一边是卖肉铺。当时全城就这一家照相馆,且只有黑白照,大多数人家只有逢年过节一家人才进去照张全家福。买肉只能凭票供应,每人每月3两肉,每市斤肉0.71元。当年,人们为了买到肉得从早上三、四点就开始排队。照相馆旁是一个卖菜的小市场,也是唯一的市场,买菜只能排队。现在的“通山大酒店”就是原来的“通山旅社”,这一带除“通山旅社”是简陋的两层楼外,其余都是低矮的瓦房。到了晚上,街上只有零星昏黄的灯光,更不必说霓虹灯闪烁了,冷清的晚上只有繁星可看。
      “从前通山街,一边石板一边崖。下街门前打豆腐,上街门前打草鞋。”这首广为流传的老民谣可以说是当时老通山县城的真实写照。据了解,现在的新城上边原来全都是大片的田地,属城郊乡下地带,虽说是县城居民,却过着农民般的生活。80年代后老县政府处的南市街才跟着慢慢热闹起来,同原来的北街胜利街一起有了点儿生气。
      在另一位老通山大朋友的记忆中,通山县五、六十年代最热闹的是二、三街,七十年代最繁荣的是新南街。改革开放后,山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九十年代后繁华的地方就多了。2000年以后可说是星斗转移了,农村都变成了城市。现在的井湾村、洋都村、柏树下村、西港村的房子越做越漂亮,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现在,从老城到新城,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些琼楼玉宇式的别墅花园建筑。放眼望去,那些楼房一幢比一幢高大,一栋比一栋漂亮,东都半岛、水榭天品、月亮湾、水岸花园、金色花园、滨河苑、水木清华……这些,都成了山城人的诗意栖居地。夜晚登高远眺,通山县城“星光”灿烂,分不清哪里是天上的街市,哪里是地上的星光。此情此景,让人恍如缥缈仙界中。
      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建立工业园,开设高新开发区;拓宽街道路面,绿化美化山城。大—广高速、瑞—杭高速公路伴城而过,环城公路建成通车……随着县委县政府一项项关注民生发展的重大事项的逐渐落实,一个和谐秀美的通山新山城正在脱颖而出!
     “我爱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处宿,一枕玉泉声。”北宋时那位通山老县令蒋之奇的绝句如今读来更加美丽动人。
         (老照片提供/张毅  本版摄影/阮琳   文字/徐大发  大朋友)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大家气象 君子之风
下一篇: 大幕醉秋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