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书法 >> 正文

宣鼎及其《松鹰图轴》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时间:2008-07-15 17:27

  宣鼎,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香雪道人、金石书画丐等,安徽天长人。约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光绪六年(1880年),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对书画、篆刻、诗词歌赋亦很精通,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家。

  宣鼎自幼家境丰裕,出身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但弱冠之时,即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宣鼎一味读书,不理家产。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家资殆尽,债主逼门。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遭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落魄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予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他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这两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给予评介。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金石书画丐像”,并自名“金石书画丐”。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可见对艺术的痴迷程度。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和借鉴西方艺术,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充实自己。以后又客游淮安、扬州、山东等地,视野开阔,画艺大增。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之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曾创作画稿《梅谱》一书。《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但其画名多被文名所掩,人们并不熟知他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苏北一带却发现不少。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松鹰图轴》就是其中的一幅,从中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这幅《松鹰图轴》,纵176厘米,横91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此图是撷取一株苍劲古松之上半段,其树老干虬曲盘旋而上,簇簇松针密布于枝头,松果累累预示着秋冬时节。树枝上一只老鹰单足屹立,它面向观众,目光炯炯,似在搜索什么,居高临下而气势逼人。这是全画的精神团聚之处,表现了威震天下的英雄气质。此图是以大写意法画松,以工写结合法画鹰,运笔汪祥恣肆,墨汁淋漓。在“烟岚满纸”的统一格调下,泼墨、焦墨、破墨并用,于鹰嘴、鹰爪之关键部位略施淡彩。在松的创作中,此图是用浓墨圈点出老干的节疤,以焦墨硬毫写松针,以淡墨破墨画松果,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写树枝,树枝愈上则墨色愈淡,表现出松枝高耸直上云端,最后融入天际。在鹰的创作上,此图是采用亦工亦写的方法,以纯熟的技巧简练地画出鹰立枝头的生动形态。鹰的头部是传神最集中的地方,故笔墨精到,刻画细致。此图是先用浓墨写额,淡墨写颈,眼窝留白,空出眼珠。鹰的身躯以淡墨轻轻扫去,淡墨似显非显,若有若无,给人以羽毛松软的感觉。鹰的羽翼先用淡墨细线勾出轮廓,然后再用浓墨大笔,刻画了羽翼的刚健,表现了鹰击长空的勇猛精神。鹰足是用铁线勾画,两足一直一缩。直立者如铁似钢,屹立于松枝;收缩者蓄势待发,有雷霆万钧之势。最后用硬毫勾出黄色鹰嘴,鹰足处填以赭红,再以浓墨点睛,鹰的神情便跃然纸上,其双目如炬如电,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顾恺之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神。”强调画眼睛对传神写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幅画成功地刻画了眼神,正是其画艺高明之处。但此鹰之眼和一般鹰眼有别,双眼都在正面,眼窝外也有圆盘。因此,有可能是猫头鹰的画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猫头鹰不是吉祥之鸟,故很少入画。宣鼎在此以猫头鹰入画,也反映了其性情豪放和不同流俗的性格。整个看来,此图虽是以松鹰为主题,但用重墨写松,淡墨写鹰,以松之苍劲衬托了鹰之威猛,表现了宣鼎水墨花鸟画言简意赅的风格。画上有作者长题,所题字字珠玑,如诗似歌;书法如行云流水,潇洒隽永,表现了宣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其词曰:“铁骨英姿,金眸碧眼。纸上精神,天边心胆。万里龙沙,供兹旷览。悬之空堂,霜风尽晚。瀛洲乡丈,太守大人,招赴小斋痛饮,搦笔写生,势如追风逐电,是从青藤老人画册得来,质之梓里名卿,当有精鉴以教我。”题词的上半段歌颂了鹰之英勇,下半段说明作画的缘由。从中可看出,宣鼎效明代画家徐渭之画册,以满腹激情创作了此图。故势如疾风骤雨,酣畅淋漓,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在画风上,也富有青藤老人的味道。落款为“天长瘦梅宣鼎,时庚午新秋同客袁江画并识,” 下钤“瘦梅”朱文印、“鼎”白文印。此“庚午”即同治九年(1870年),是时宣鼎年方38岁,正是艺术上最“张扬”的时候。此“袁江”即江苏淮阴。这说明宣鼎是时客居淮阴,故在淮阴创作了这幅画图。因此,这幅画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研究宣鼎本人及其书画作品中亦有重要意义。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浅析郑板桥的《墨兰图》
下一篇: 陈海瀛的《兰石图》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