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必须"查岗"
大山里密集的蜂房
同行互相交流
狗是养蜂人的忠实伙伴
通山县有300多名职业养蜂人,主要分布在三界、高湖、厦铺一带。每年深秋,这些走南闯北的养蜂人就带着自己的“宝贝”,回到遍地开满山茶花的家乡,开始“越冬”,于是在县城通往各乡镇的深山公路两旁,布满了一排排蜂箱,成为大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昨日,记者驱车在20余公里,来到了通山至黄沙的公路沿线,采访了一位来自浙江建德市的职业养蜂人,在他的讲述中感受通山300余名职业养蜂人的“流浪”生活。
这位来自浙江的养蜂人,名叫袁乐国,今年38岁,带着妻子在全国“流浪”已有8年,70箱意大利“黑浆蜂4号”每年给他带来了6万元左右的收入。每到8月15日左右,他都会把蜂箱全部拉到像通山这样开满山茶花和野桂花的山区,如江西的武陵、修水等地;油菜花开时节,就迁徙到河南、仙桃、嘉鱼等平原地带,秋季则往开油菜花的青海驻扎。
养蜂的主要收入靠产蜂蜜和蜂王浆,蜂蜜目前市场价为20元每公斤,蜂王浆是240元每公斤。袁师傅说,他70箱蜂,从春天开始产蜜,一年可产4000公斤蜂蜜,100余公斤蜂王浆,毛收入可达11万元左右。除去冬天越冬季节喂糖养蜂,一年纯利润在6万元左右。
袁师傅说,养蜂辛苦、寂寞,常年露宿野外,没有用电的习惯,更无法看到电视,最好的伙伴就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和一只看家狗。
时值晌午,通山一位姓焦的本土养蜂人,骑着摩托车来串门,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聊起“流浪”生活,他们并没有半点厌倦和不安,脸上挂着蜜一样的甜甜的微笑。通山的焦师傅说,他养了20年蜂,走遍了全国16个省,40箱蜂每年为他挣了6万元的收入,比起做农活,还是强多了。焦师傅透露说,通山三界有一位养蜂的,家产也超过百万,规模已达200箱,是通山的养蜂老大。每年的纯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但是养蜂也跟农业一样靠天吃饭,农业丰收,养蜂就发财,干旱和雨水都直接影响养蜂的效益。
袁师傅说在外“流浪”这么多年,无论走到哪里,养蜂人之间、养蜂人和当地人之间能平安和谐共处,这是他舍不得放弃养蜂的主要原因,尽管寂寞但很快乐。(记 者 刘会文 特约记者 方建新 实习生 汪丽娜)
编辑:Administrator
每天,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身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装运电器;在高楼林立的小区楼梯间,背着大箱子艰难上楼。他们,就是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