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散文 >> 正文

激情化作硪歌飞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1-17 09:39

汪铁鸣 (崇阳)

我出生于抗日胜利前一年,回想起社会主义水利建设艰苦岁月,我忘不了那激越的工地硪歌。

1969年5月,我们金城公社小港大队60多个民工,在大队团支书带领下,上了30里外崇阳青山水库工地。上工地前夕,大队支书在动员大会讲话说,青山水库是造福崇阳人民水利工程,既可灌溉10多万亩农田,还能根治崇阳盆地的水患,解决防洪问题。大家听了心情都很振奋。

我们金城公社民工扎在离坝址不远岩下陈家。开头任务是大坝清基。到工地一看,青山河水被围堰拦住,乖乖地绕山边引河悄悄地流。河床上砂石早运走了。岩石也凿平了。

为了防止库水渗漏,我们用刷帚清除河床上石缝砂粒大小石渣。一个民工,一天也只能清洗一二十平米,劳动较为轻松。不久,我们和三溪大队接受了搭泥砖打硪的任务。当时,咸宁地区尚无水泥厂,大坝采用粘土筑中心墙。指挥部派民工用板车将黄土运来,我们用铁锹锄头加水把黄土搅和成混,再用手搭成长9寸,高、宽各3寸的泥砖,工地上一片“拍拍”的搭泥声响。

用泥砖筑了一层中心墙,就要用石硪夯实,泥砖软,粘性大,压土机不能作业。打硪都是选强体壮中青年。指挥部从华陂畈、大眼泉等地运来七八个生产队打场小碡磙。在石磙腰上用铁丝缚四根手臂粗杉木,长的二米,短的半米,就成了石硪。

硪重二百斤,四人各执两根长杉木一端,喊号子,合力把硪掀近一米高,放手让硪落下,铺的泥砖就砸出一小圆坑。圆坑中间因碡磙中间的眼鼓出一个圆凸,极像一个车轮。

为了齐心合力打硪,就须唱硪歌控制劳动节奏。我们出工时都喜欢哼几句顺口溜。打硪时多是我领唱:“同志们,大家来,众人齐心力量大,把个石硪高高掀,修起水库发大财……”队友接着唱:“修起水库好发财,九天银河降人寰,旱魔闻信掉头走,河水不敢再兴灾。”……大家唱着硪歌,高高掀着石硪,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大坝工地成了火热劳动战场。

同年秋天,咸宁地区组织四县民工大会战,工地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广播乐曲声声,为了赶进度,民工日夜三班作业,我们硪工班40多人,干得更欢。指挥部报道员把我们唱的硪歌编上工地战报,还改写成快板,送广播站广播。大家听了自己的歌,干活格外带劲。

从1969年夏至1971年冬,连续三年,我大多时间是水库工地度过的,最后那年,是在青山东干渠铜钟公社刷帚窝地段修渠道。可以说我是水库工地老民工,青春和汗水融进了崇阳青山水库,融进共和国水利事业宏伟大厦。

一晃50年过去了,我从青山水库工地回来后,由会计改任队长。当初一个20多岁小伙现已成了年过七旬老人。由于过去过度劳累,现在腰弯了,背驼了。我百感交集,可以说,我们那一代青年农民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我们人生之路是奋斗之路,让大坝会战那激越的硪歌为我们作证!


编辑:hefan

上一篇: 香城有间小书房
下一篇: 茶花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