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到的吴林艳的部分作品中,常常闪现出一道道亮色,烛照人眼。也许正是这些亮色,使她成功跨进中国作协的门槛,也使她在鄂南文学领地树起了独具一格的形象。
吴林艳生长于鄂南边陲的黄龙山下。那里是白云的故乡。终年云缠雾绕,烟雨迷濛,给这里的山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而生息其间的乡亲们年复一年的耕耘创造,生成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和一方奇特的民间文化。正是这一切,熏染了作者的一颗童心,也滋养着她的文学生命。吴林艳的作品多取材于这一方乡土,记载它的历史过往、文化积淀、发展脉络和可喜变化。她写东港的扶贫蝶变,写大溪的旅游开发,写麦市的黄龙牮纸,写老家“三岔埚”的竹编生产……其实写的全部是她的乡愁——对乡土的眷念,对家乡沧桑之变的欣喜感奋。她没有沉溺于个人狭窄的“小情绪”,而是把目光投放到烟火腾腾的现实大地。她的这种自觉很难得。这种选材取向,有助于提升她的作品分量。
同时,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吴林艳积累了自已的智慧。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在巧妙地“化硬为软”,让自已的笔触由生活的实录进入到文学的层面。那篇发表于《长江丛刊》头条的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纪实”,题材很“硬”,但她用“且与诗意共远方”的题目和“修一条路、燃一盏灯、爱一个家、暖一座城”四个分标题,就使得题材“柔软”起来,加上在行文中采用美丽想象、细节描写、诗化语言等手段,使整个文章充满了文学味。不仅把东港村产业扶贫、劳动致富的蝶变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也让驻村第一书记陈军的形象有血有肉,跃然纸上。在《薄纸寿千年》中,“一双在纸浆里浸泡了20多年的手,已经分不清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新伤连着老伤,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泡得发黄,仿佛每一条纹路都打上了牮纸的烙印。”仅此一个手的“特写”,就把黎经国这个兢兢业业艰难拼搏的黄龙牮纸非遗传承人推到读者面前,留下强烈印象。作者善于给身边的题材找到匹配的文学表达。文学的作用和魅力就在于:让现实的画面更逼真,让生活的故事更动人,更容易抵达读者心灵深处。正如坚硬的黄龙山,有了云雾的缠绕,烟岚的包裹,就生动、美妙、柔情起来。作者多次写到她喜欢黄龙山的云雾、烟雨,它们不仅滋养了她的情怀,也一定给了她重要的文学启示。
吴林艳作品的另一亮眼之处,是她的“情感浸泡”。作者把对故乡的爱、乡亲的爱、亲人的爱化为作品,纸上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带着温度的叙述。读她的《竹韵》,你就能强烈感受到,那些文字都是用情感浸泡过的。奶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弹跳的音符,如山间乡野的溪流一样欢快地流淌。纵横交错的篾条在她手里翻过来覆过去,从生活的柔韧里拖出丰盈的厚度,像一朵散开又合拢的花,开开合合间,篾条一寸一寸长成精致的箩筐”。假如没有情感的浸泡,她不会去翻揭那段远逝的关于箩筐的过往;也不可能把选竹、破竹、劈篾、打底、编筐、锁沿、插夹等每道工序写得如此津津有味;更不可能对这种平凡的劳作赋予很多“形而上”的描说,不会在“看到竹编展件时,才惊觉原来那熟悉的气味一直盘踞于心,未曾消散过,枯黄的记忆再度枝繁叶茂”,从而生出失落与惆怅。在吴林艳的其它作品中,这种情感浸泡也是无处不在的。这情感好比一种光源,从高处泼洒下来,使其所笼罩的一切陡然发亮增色。运用好这种“光源”,作品才会有温度,才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吴林艳作品的亮色之三,是处处呈现出的浓郁诗意。在她眼中,家乡的云、水、竹、屋舍、小路、庄稼……一切都是诗性的,落到笔端时,便是满纸的诗意缤纷。且看她笔下的东港:“巍峨的群山紧紧环抱着这片热土,潺潺溪水贯穿全村,柏油村道平坦干净,池塘清澈见底,田畴阡陌瓜果飘香,农舍庭院丹桂飘香……弥漫的是诗意,品味的是意境,流淌的是乡愁”。她笔下的大溪:“一座座岛屿,仿佛活了,围着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波一波的绿浪,在船的脚下,此起彼落。大溪作为苍穹的倒影,正在激昂澎湃地抒情。”诗境的营造、诗化的语言,在吴林艳的作品中俯拾皆是。这种诗意的表达不仅大大美化了作品,增加了可读性,更升华了作品的意蕴。“一棵竹在一个个深情凝望里,在一道又一道工序里,将以一张牮纸的生命形态重新启程,淡黄的纸上,会长出一轮一轮的年轮”。读者享受这些“诗句”的同时,能体悟出字里行间的意味深长。
云烟滋养、情感浸泡、诗意升华,仅凭此三点,我就对吴林艳的创作非常看好。关注脚下的土地,吸纳身边的烟火气,决定了她的作品是有根脉的。根深才能叶茂。而情感的光照,诗意的滋润,会让她的作品进入“形而上”的境界。她有幸获得了文学创作的真谛,正走在一条宽阔的正道上。
吴林艳曾写道:“我的家乡在地图上是一只蝴蝶的形状。如果有一天,我的家乡也能如蝴蝶一般,迎着春风翩翩起舞,那该多好!”我倒觉得,她自已就是一只从黄龙山飞出的彩蝶,在通城的山水间优雅起舞,心怀着“诗与远方”。(作者:柯于明,2025年7月20日于汉口)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联合国官员王小村参观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
下一篇:
自带光芒 脚步铿锵——序湖广长篇小说《救赎》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陈希子、通讯员王军报道:日前, , 2020年全省计划生育协会战“疫”好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嘉鱼县融媒...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周春芽的《春天来了》17日晚拍出8625万元(人民币,下同),大幅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作为该场封面作品的《春天...
(记者刘江伟,文艺报记者黄尚恩、李晓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结果23日在京揭晓, 《西南边》、《青色蒙古...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周莹报道:26日,青龙山之恋·畔山林语摄影书法大赛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初评、网评、终评三个评审环节...
我无以回报,唯有笔耕不辍,期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我的忠实读者,回报来自远方的鼓励和祝福。
据悉,此次展览是我市在本地举办的首次工艺美术家作品集中展示,势必推动咸宁当代文创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给广大市...
《吉祥谱》李宏震徐洁佳著内容简介:传统吉祥图案依旧是中国人不可割舍的文化基因。作品用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讲述了人类与...
此次比赛评选出的11个市级一等奖作品,小学生组设一等奖3名,中学生组、教师组各设一等奖4名,并从中择优推荐8个作品到省里参...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湖北省决赛比赛结果,咸宁市教育系统在此次比...
咸宁网讯记者刘念报道:3月9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湖北文旅“五个一”作品展(咸宁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