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抗战时期的军号,当年吹响时,能让战士们瞬间热血沸腾!”10月1日,位于咸安区温泉街道白茶社区中屋巷120号的湖北桃荣收藏馆内,来自肖桥小学、金叶社区的30余名留守儿童围在展柜前,眼神紧紧锁定柜中的铜制军号,听得入了迷。
当天,咸安区民政局联合区志愿者协会、咸宁市健身秧歌协会共同组织国庆研学活动。20名志愿者全程陪同,让孩子们在老物件中触摸历史温度。
推开收藏馆古朴的木门,近千平方米的展厅满是时光沉淀的痕迹。左侧展柜中,4把距今120至500年的四出官幅椅静静伫立。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咸宁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湖北桃荣收藏馆馆长黄卜全,指着椅背上的雕花向孩子们讲解:“你们看这木头上的纹路,每一刀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孩子们纷纷凑上前,有的轻轻摩挲椅面感受木质肌理,有的拿出小本子记录细节。志愿者们则在一旁适时补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官窑瓷器纹饰”“阴沉木雕刻技法”等专业名词。
走进红色文物展区,气氛逐渐变得庄重。“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军用水壶,战士们就是用它装水,在零下几十度的战场上坚守、保家卫国。”黄卜全结合文献资料,为孩子们讲述文物背后的英雄故事,“只要我们铭记历史,英雄就永远不会远去。”孩子们的崇敬与缅怀之情在沉默中传递。
展厅4楼,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志愿者提前铺展开一幅5米长的画布,画布上“欢度国庆,我爱你祖国”的字样格外醒目,孩子们围着画布跃跃欲试。“我要画五星红旗!”“我想画航天飞船!”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手握画笔,认真为国旗、航天飞船、天安门等元素上色,用童真笔触勾勒对祖国的祝福。
活动期间,咸宁市健身秧歌协会的文化志愿者还为孩子们送上精美文具,与他们一起唱歌、聊天,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节日!”9岁的李梓轩抱着新得到的笔记本笑着说,这次活动不仅让他清楚了国庆节背后的故事,更明白了“共筑中国梦”需要从努力学习开始。
“这场研学活动是‘历史教育’与‘情感关怀’的结合。”咸安区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触摸老物件、聆听英雄故事,留守儿童的爱国情怀被进一步激发;而全程的陪伴与互动,也让孩子们在集体温暖中找到了归属感,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收获、有温度的国庆节。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袁会明 郭丽华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赤壁市蒲圻街道华舟社区百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
下一篇:
赤壁市南山村文艺晚会精彩上演
近几年来,已举办上百场健身赶集会活动,成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5月17日晚,由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健身赶集会·秧歌专场”活动在咸宁体育中心上演。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忠志摄。
市健身秧歌协会也将持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秧歌运动在社区普及发展,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建设添力。
弯弯曲曲的军号就像弯弯曲曲的战壕里面埋伏着百万雄师一听到嘹亮的军号声奋勇向前震撼乾坤军号不仅是战争年代的专利里面也蕴...
军号长鸣处,即是吾辈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我们静坐下来正纶巾轻摇羽扇谈笑间大战在即的紧张早已顺江漂走偶尔瞥见不远处铁器牛耕依然在深翻着这方古朴的土地。
陈元海烽火裂地八十秋,血浸山河草木愁。盛世非自云端降,万千英灵掌中灯,照我长街烟火盛,守我关山月华明。纵有十万雷霆至...
陈望来(通山)北上的闷罐列车经过两天两夜长途跋涉,缓缓地停下了奔驰的脚步。接送新兵的解放牌大卡车,向新兵训练所在地驶去...
张冲(赤壁)回眸95年前依稀能听见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呯”的一声击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妄想症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母亲胸口...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邓青、李娟、吴科琼报道:近日,咸安区总工会与贺胜桥镇花坪村开展“工农手拉手,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