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留下“非遗记忆” 崇阳启动提琴戏传承人影音录制工程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6-06 15:50

通讯员 赵浩

6月3日,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在天城剧院启动第一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崇阳提琴戏代表性传承人影像音像录制工程,高清记录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系统记录提琴戏艺术成就、技艺流程及口述历史,以数字化手段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琴一响,喉咙就痒。”这是流传于崇阳县的一句谚语。在崇阳及周边地区,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提琴戏,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

提琴戏起源于清末湖南岳阳花鼓戏,传入崇阳后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以提琴为主奏乐器的独特声腔体系。其曲调优美、旋律明快,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保留120余部传统剧目,承载着鄂湘赣边区的文化记忆。

此次录制的8位代表性传承人中,传承人王中平、庞勇、舒琴深耕剧种多年,传承人吴思苹、孙兵等则活跃在基层演出一线,共同构成崇阳提琴戏传承的“活态基因库”。

录制现场,统筹组协调多个工作组,演员对接组精准把控表演细节,服装管理组精心还原传统戏服纹样,由提琴、二胡、司鼓等8种乐器组成的乐队现场伴奏,完整呈现《秦雪梅》《双合莲》《灯笼记》三个经典选段。其中,崇阳原创剧目《双合莲》尤为引人关注,这部基于清末真实爱情悲剧创作的叙事诗,通过郑秀英与胡三保的抗争,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压迫,被专家学者誉为可与《孔雀东南飞》相媲美的民间文艺佳作。

一把琴,两个人,粉墨登场,咿咿呀呀地吟唱着戏梦人生。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崇阳提琴戏在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记录传承人的艺术成就、技艺流程及口述历史,以数字化手段留存珍贵文化遗产,推动崇阳提琴戏的传承与传播。”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庞勇说。

随着首期8位传承人的艺术档案陆续入库,这项始于镜头前的记录工程,正成为串联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珍贵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承的文化载体,不仅让其在数字时空中永葆生机,更让崇阳提琴戏的独特腔调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在年轻一代的传唱中续写新的传奇。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乡村书法潮走进咸宁
下一篇: 嘉鱼文艺比赛获冠军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