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殷商铜鼓出土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2-26 15:35

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金诗尧

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殷商铜鼓,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驻足。导游的生动讲解为我们揭开了这面铜鼓的神秘面纱。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面造型奇丽的稀世瑰宝殷商时代铜鼓在崇阳县白霓公社大市出土面世。殷商铜鼓重42.5公斤,通高75.7厘米,上宽49厘米,下宽39厘米,鼓面椭圆形,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鼓身作饕餮纹,双目突起,古朴凝重。殷商铜鼓是目前我国发现并保存下来唯一的最早的铜鼓,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

“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这面铜鼓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同时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饕餮纹铜鼓中的一面,另一面早年流失于日本,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殷商铜鼓作为国宝级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曾入选“中华文物精品展展品”,被送往美、英、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还曾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公开展出。

1977年6月中旬,连续下了几天大雨,生产队安排程正华、程昌敏、程国章、庞国维到汪家咀犁田。程正华发现被河水冲过的壁岸上有一小团碧绿的东西露出土面,他以为是个树蔸,走近察看,觉得不像,便怀疑是汪家咀屋堂被毁时有钱人家埋下的一只绿色瓷坛。他们开始用手掏却掏不动,决定到农科所借锄头来挖。村民程伯海将角锄借给了他们,并一同来到河岸边挖起来。

这个谁也叫不出名的古怪东西,后被暂放在村民家中。

崇阳县文化馆刘三保、丁宗藩、王辉武等工作人员先后赶到大市,初步鉴别这是一尊古铜鼓,属贵重文物。通过县委工作组作思想工作,村民们将铜鼓无偿献给了国家,当天这面铜鼓便被转运到了县文化馆。

铜鼓的出土,引起国内外文物部门及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一时前往参观的、采访的、考古的络绎不绝,整个小山村沸沸扬扬,其文化底蕴得以彰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青铜器辞典》《长江考古》《文物》等报刊、杂志曾先后发表了有关文章和照片。

1979年《大江日报》报道:“崇阳出土的这面铜鼓,推测是当时大奴隶主享受的一种礼乐重器。据考证,这鼓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距今有三千多年了,类似的商代铜鼓在《商周彝器通考》曾著有一件“双鸟饕餮纹铜鼓”,但在解放前流失国外了,因此崇阳出土的这面铜鼓,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铜鼓。”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宁市戏剧舞蹈家协会开展年会活动
下一篇: 春雨落在古诗里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