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娱动态 >> 正文

民俗文化的“打捞者”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11-20 08:36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徐大发

通山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也孕育了特色文化。日前,通山县职教中心退休女教师徐崇知编著的两本《通山美食与民俗》与《通山传统少儿游戏》出版发行,为我们了解民间文化打开了又一扇窗。

让乡土文化走出历史

徐崇知现年60岁,出生于通山畈泥茅田东塘,多年来热衷于通山传统民俗文化的搜集发掘工作,曾主编过《通山熟语集锦》一书。

对于通山民俗文化的搜集,徐崇知为何如此钟情,花了大半生时间去挖掘、整理、出版?面对记者的好奇,她娓娓而谈。余晖映在脸上,徐崇知的神色沉浸在书籍故事里,充满了怀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来自美国的游泳冠军菲尔普斯,比赛期间游玩了北京城,对各种中华小吃赞不绝口。当徐崇知在电视上看到这一情节时,不禁心生感慨:“北京有各种民俗活动和特色小吃,我们通山也有呀,可以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抱着这个朴素真挚的想法,徐崇知开始了自己的编书计划。

身为职校老师,徐崇知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很多同事都来自通山各地,同事们的家中长辈们,也有不少懂得通山民俗风物。为了使收集的民俗真实可信,每逢节假日同事回乡探亲,徐崇知便不畏辛劳,一路跟着同事,找了村里的老人,逐个打听当时的生活点滴。

“和老人们唠陈芝麻、烂谷子的生活趣事琐事,这里面恰恰就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徐崇知认为,这些“琐事”就是民俗文化的体现,有责任把它们留存下来。 

自从下定决心收集本地熟语,徐崇知的口袋中总会备有纸和笔,以便随时记录。甚至睡觉时突然想起的熟语,她也会从被窝中爬起来赶忙写下……恰好自己是教语文的,徐崇知鼓励学生们搜集乡土俚语、谜语,既扩宽了取材渠道,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收集尽可能多的熟语材料,徐崇知可谓废寝忘食。边走访,边记录。经过陆陆续续几年时间的努力,2019年,徐崇知凝结无数心血整理编辑的《通山美食与民俗》、《通山传统少儿游戏》两本书籍终于付梓出版。

让特色文化走向大众

“红罐崽,绿罐柁(盖),摇摇摆摆上树坐。”这是收录于书中的一首谜语。谜底是通山的刺莓或红辣椒。前面两句句从颜色和形状、构造上描述事物,很有视觉效果,红绿搭配很合传统的色彩组合原理,事物基本形象已显现。第三句接着指出形态特点及出现的环境,“摇摇摆摆”用叠词强调事物的特征,说明环境很不稳定,实物的个体体积也不大,会经常呈现出动态美,不会是很高大的树。

“树上坐”是突破口,可定位为果实,且应是灌木或草本可能大,这一形象一下子锁定了两种事物,是因为两者在外形色彩上太具有共同点了。形象鲜明,视觉色彩强烈,谜语用了比喻和拟人及神态描写,使事物的形象生动可人,如同儿童的玩具,此物似乎是人工打造的艺术品,很精致,形象捕捉准确。而通山方言里“盖”和“坐”是压韵的。

以通山本地熏腊肉为例,《通山美食与民俗》详细记录了本地吃腊肉的风俗习惯:一般春节时吃猪脚,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带有辞旧迎新的祝愿。插秧时,则吃猪头,取“从头再来”之意,带有对丰收年景的祈祷。所以说这腊肉,浓缩了通山饮食文化的精华,更包含了通山人民对美好美好生活的热爱。

两本书涵盖本土美食篇概况,既介绍了特色风物,还蕴含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底蕴。还介绍了本土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分为儿童歌谣简析、体育游戏等四大部分。是当地群众口语相传的集体智慧结晶,带有浓烈的地方特色。

一些美食的做法和一些儿童游戏在渐渐的远去,这两书的出版让通山人记住了舌尖上的故乡和童年记忆里的乡愁。“虽然记的是最寻常不过的民间琐事,却是普通农村的生活缩影。”看过这本民俗读物的朋友们都很惊讶,“多少年前的事情也被老徐挖了出来,真是费力啊!但是如果她不写,恐怕以后就没人知道喽!”

让民俗文化走得更远

书籍的编著,得到了李云石、孔帆升等知名文化人士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出版后,引起了不少读者关注,特别是一些通山籍文化人士,更是多方求书,欲一睹后快。书籍也被通山县图书馆和档案馆、其他学校阅览室和文化单位及文友收藏。

记者采访时,徐崇知手上的书籍已经为数不多,而她自己基本没有靠出书获得任何盈利。书籍作为校园读物和乡土教材出版,学校支持了一部分,相关文化部门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书籍出版落地。

对于徐崇知而言,出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希望这些书籍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大家了解通山民俗文化。“有时候外地读者和有人想看书,我还多送上几本。”徐崇知说。

不仅是阅读功能,这两本书还有教育功能。徐崇知的邻居家有个小孙子。因为缺少和同龄孩子的沟通交流,小朋友平常很内向,沉默寡言。

某天,这个小朋友到徐崇知家作客,偶然翻到了《通山传统少儿游戏》一书,丰富的图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指着书喊“这是鸭子!”“这是球!”“您家孙子很聪明的,就是要刺激孩子的语言思维!”看着孩子有开口说话的兴趣,徐崇知索性送了邻居一套书。

目前,《通山美食与民俗》、《通山传统少儿游戏》书籍已赠送到通山各中小学校图书室和文友们手中,职教中心已有幼师、音乐、旅游三个专业的班级把这两本书作为乡土教材使用。

“民俗文化不能孤芳自赏,要广泛传播,这个是抢救性的,一旦文化消亡,可能就无法复制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目前徐崇知正计划整理通山民间红白喜事歌曲、民间打击乐、摇篮曲、打夯歌等,将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但我毕竟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单独做这个工作,肯定有点难度。”徐崇知也呼吁有兴趣的人,一起加入到记录宣传民俗文化的工作中来。


编辑:hefan

上一篇: 嘉鱼陆溪镇加大宣传推进文明创建
下一篇: 赤壁举办文学专题讲座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