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桂乡风情 >> 正文

堂前燕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7-05-15 11:44

  在古老家园中,最具灵性的是什么?
  宋代王诜有一首《忆故人》:“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与王诜唱和的东坡先生,夜宿燕子楼,吟罢“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惊呼“乳燕飞华屋”。
  小燕一剪轻翅,唰——如一道闪电,侧身飞进华美的农家房屋,为我们留下一幅多么美妙的家园图画!
  在古老家园中,最有人气,也最具灵性的燕子与古老家园果真密不可分。
  年过半百的人大抵还能记得,鄂南乡村那些青砖灰瓦,一进几重的老式房屋。老屋大都是先辈的遗产,屋龄一般在百年左右,见过风云变幻,几代轮回。一进大门,在堂屋居中的梁上,有两颗长钉架起的一片仰瓦,瓦片是为燕子筑巢预留。事体不大,可谓匠心之作,估摸新屋竣工的同时安毕。瓦片或许有过破损,但留给燕子来年筑巢的仍是一片好瓦,可见几代人都在尽心做好这件小事。这些年,老屋退出人们视线,悄然消失。但屋里筑巢、人与燕子和谐相处的这道风景,却不能从我们心头抹去。
  没有了老屋,家中长者随晚辈陆续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老人似乎若有所失。原来老人在依恋昔日的堂前燕!燕子春来秋去,飞进飞去,熟悉得如同一家人。况且那小生命最具灵性。哪家该去,哪家该不去,自有选择。不被选择之家,议论可大了:“啧啧啧,那家人不善呗,连燕子都能感受出来……”
  燕子受人爱怜和喜欢,还在于小生灵的美德。几年前,通山燕厦镇的成老汉拿出一本《家谱》示我。我在淡淡的油墨香中,读出这样的一个故事:
  民国初年,村里有一名懒汉,长年好逸恶劳,谁家园子瓜果熟了,就伸手摘谁家园子,百教不改。一位长者把懒汉叫到自家堂屋,让他坐好了,抬头看屋梁。懒汉一眼看到燕子,感到很新奇,似乎第一次知道燕子的巢不筑在野外,在屋里。长者见他咧着嘴,一旁道:你看巢里那乳燕,长得多爱人,可一个个张着小黄嘴,嗷嗷待哺。成燕真不含糊,侧身飞进,飞出,早晚都不肯消停。为什么?为了打食,为了乳燕长大,为了能够生存……若干年后,懒汉变成了好汉,在村头盖起一栋瓦屋,屋梁上出现了燕子可爱倩影。掩卷之余,我对劳燕敬佩的同时,更为一位乡村老者用劳燕精神教育晚生的行为,感动不已!
  《诗经》唱道:“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为,燕子飞呀飞,上下细呢喃。燕子带着书香,飞越千年,飞进寻常百姓家,飞进鄂南古老家园,把春天带给勤劳人家,古代家园拥有这样吉祥之物,如何不古风浩荡?!(贾再柏

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lijie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文化崇阳①]生态四宝
下一篇: 振兴门风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