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郑福汉
地下热水是咸宁温泉珍贵的品牌,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日前,咸宁市作出规划,计划引资10个亿开发温泉资源,这一取名为“温泉谷”的规划已开始启动。一时间,温泉地热水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近日记者就地热水开发进行了采访,发现温泉地热水开发喜中有忧 。
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朝,咸宁便已发现地热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明朝天顺五年即1462年咸宁县志记载:“咸东南多山,最高而名者为潜,由潜而化石,怒水激而两山峡峙,温泉焉,五十步外已气蒸如坐暖室。从石隙探之,沙沸泡起滚滚上翻,如釜土入云。热可瀹鸡。”并称,“疮疡病浴之辄愈”,“水有硫磺气”。
1938年,日军占领温泉,将地热水泉眼密集的地方划为禁区,并修“军人病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也在此设训练营地。新中国成立后,温泉的开发掀开了新的一页。
滚滚温泉何处来
温泉地热水不是来源于人们想象的巨大的地下河流,而是地下石层的缝隙中。与温泉相距不远的大幕山可以说是地热水的进水口。大幕布山的石灰岩石具有良好的吸水功能,大量的降水浸过石灰岩石流入地下,不断吸收地热增温,因潜山附近存在一个断裂层,地下热水便沿断裂带上涌,在地形低洼的淦河河谷中以温泉群的形式溢出地面。
目前,人们把温泉地热水分布分为溢出型热水区和掩埋型热水区。现在的月亮湾一带便是溢出型热水区, 集中在从一九五医院至军分区淦河河床及沿岸长500米、宽100—200米的狭长范围内。沿河床或河岸有14处热泉水溢出,水温在40—50摄氏度之间,最高55.5摄氏度,水位埋深为1.26—14.8米。
掩埋型热水区主要分布在潜山东南侧,一号桥以南至高屋吕一带。钻孔资料表明:热水水温为33.5—48摄氏度,最高为52摄氏度,水位埋深2.90—33.28米。
温泉浑身都是宝
温泉因温泉水而得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潜山宾馆首创把地热水引入客房供客人沐浴,这一举措引来了无数客源。许多精明客商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至沓来,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如汉商温泉山庄、长印集团、华中第一泉、度假村、疗养院等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设施,充分利用地热水这个招牌优势,大做宣传文章,引来四方宾客,生意红红火火。
由于温泉地热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镭、氡,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实践证明,利用温泉地下水理疗对各种皮肤病的治愈率达90%以上,而对关节炎等运动系统疾病,在理疗并配合有关药物治疗时,治愈率可达50%以上。同时,温泉地热水理疗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温泉地热水在热带鱼养殖、温室疏菜种植和农业科学实验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和广阔的前景。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