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为咸宁市加速推进“三产融合”、实现产业倍增指明了方向。当前,咸宁市正处在农业稳中提质、工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14.6:33.0:52.4)持续优化,但农业产业链短、工业服务性弱、服务业渗透率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既是落实“三个更高”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破解资源约束、重构要素配置、实现产业倍增的有力抓手。
一、内涵解构:“三产融合”的本质与逻辑
“三产融合”的本质是通过打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传统产业边界,形成“农业为基、工业增值、服务赋能”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其底层逻辑包含三重变革。
(一)价值链条延伸是形式变革
通过“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实现单一产品向多元服务转化。如赤壁青砖茶产业以茶园种植为基础(一产),建设茶饮料、茶食品加工园区(二产),开发“万里茶道”文化体验游(三产),形成“茶园+工厂+文旅”的全链条模式。
(二)要素效率重构是内核变革
共享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通过共享冷链物流技术、统一对接电商平台市场,使蔬菜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有显著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
(三)风险韧性增强是导向变革
多产业协同形成“收益对冲”机制。崇阳雷竹笋产业在鲜笋滞销时,通过罐头加工(二产)和竹文化节(三产)消化库存,在灾害期间减少损失明显,较单一种植模式抗风险能力提升显著 。这一模式契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产业融合化、服务数字化”要求,也是对咸宁“334”产业集群战略中“农业产业链提升工程”的具体落实。
二、战略意义:“三产融合”对咸宁产业倍增的四维价值
从资源约束突破到城乡要素流动,“三产融合”通过土地集约利用、附加值提升、风险对冲、共同富裕四大维度,为咸宁释放“1+1+1>3”的倍增效能。
(一)突破资源约束,释放规模经济效应
1.土地集约利用的通城实践
通城县将楠竹种植与竹工艺品加工、竹林康养旅游结合,通过“农业+工业+文旅”复合开发,使楠竹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有大幅提升。这种“山上种竹、山下加工、山边旅游”的模式,被纳入湖北省“资源变资产”改革试点。
2.市场空间扩容的嘉鱼探索
嘉鱼县打造“蔬菜基地+预制菜加工+电商直播”融合链条,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拓展全国市场。近年该县预制菜线上销售额实现显著突破,其中“嘉鱼甘蓝”通过深加工制成即食沙拉,成功打入武商量贩、中百仓储等武汉连锁超市。
(二)提升产业附加值,构建效益倍增机制
1.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桂花产业跃迁
咸宁桂花产业通过“三产融合”实现价值裂变:一产环节种植桂花有一定亩产收益;二产环节提取桂花精油,价值大幅提升;三产环节打造桂花主题民宿、芳香疗法体验馆。目前,咸安正加快推进桂花种子资源库、桂花苗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展“植桂添香”行动,打造桂花群落、桂花带、桂花园,提升桂花数量、品种和质量。
2.从“单点盈利”到“全域收益”的通山模式
通山隐水洞景区通过“三产融合”重构收益结构:传统门票收入为基础标准,联动周边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后,游客人均综合消费显著提高,带动周边众多农户年均增收显著,该模式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案例”。
(三)增强产业韧性,构建风险对冲体系
1.多元收益结构的崇阳经验
崇阳雷竹产业建立“种植+加工+文旅”的抗风险体系:鲜笋旺季通过电商直播直销,淡季加工成罐头、笋干,滞销时举办竹文化节引流。这种“三产联动、风险共担”机制,被纳入湖北省农业抗风险试点。
2.技术协同赋能的数字闭环
嘉鱼县蔬菜产业运用“工业技术反哺农业”模式:引入智能温室温控系统(二产技术),通过旅游消费数据(三产数据)指导种植品种调整,如根据游客偏好增加草莓、小番茄等采摘类作物种植。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数据闭环。
(四)推动城乡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1.县域经济激活的通城画像
通城县发展电子信息配套加工与乡村电商物流,形成“工业企业+农村网点”的融合格局,带动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就业。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33元,同比增长8.4%。
2.城乡要素流动的田野模板
嘉鱼县田野九养小镇通过“城市资本+农村资源”融合模式,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茶等生命共同体治理,引入国外“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借鉴杭州西湖景区与城市融合、生态治理、产业植入等成果,努力打造湖北乃至全国高端颐养示范社区。
三、咸宁实践:“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与瓶颈挑战
当前咸宁已形成农业工业化、工业服务化、文旅产业化的融合雏形,但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要素流通阻滞、主体协同弱化等瓶颈。
(一)现有基础与特色优势
1.农业工业化初具规模
元气森林、红牛等企业带动咸宁果蔬种植基地达一定规模,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链条。其中,赤壁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砖茶加工园区,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称号,产品远销俄罗斯、蒙古等国。咸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推动“赤壁青砖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工业服务化创新突破
厚福医疗等企业探索“产品+服务”融合模式,在生产医疗床设备(二产)的同时,开设康养体验中心(三产),提供“健康监测+康复护理”服务。目前,厚福医疗拥有近30项发明专利,超过150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
3.文旅产业化深度拓展
以温泉旅游为核心,打造“温泉+中医理疗+特色餐饮”的康养生态圈。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增长16.4%,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9.49%。其中,三江温泉、碧桂园温泉等项目通过“温泉+民宿+农产品”打包销售,效果显著。
(二)瓶颈挑战与体制障碍
1.融合深度不足,停留在“物理叠加”
全市大部分的融合项目仍处于“农家乐+采摘”的初级阶段,缺乏数据驱动的“化学融合”。如茶园观光项目中,仅羊楼洞产业园“数字茶园”实现了“种植数据可视化+茶叶定制生产”。而赤壁青砖茶产业虽已形成全链条,但文旅环节仍以“参观工厂”为主,缺乏沉浸式体验设计。
2.要素流通不畅,制约规模化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率低,导致嘉鱼蔬菜等产业难以形成连片种植基地,制约规模化发展。县域冷链物流覆盖率不足,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制约了预制菜等深加工产业发展。
3.主体协同弱化,利益联结松散
农户与企业多为简单订单关系,全市“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覆盖率较低。以崇阳茶产业为例,茶企与茶农之间未形成稳定的订单体系,这导致茶叶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进而使得加工环节的成本显著增加。
四、对策建议:以融合创新撬动产业倍增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1.顶层设计与空间布局
编制“咸宁市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划定“一核三带六区”空间格局:以咸宁城区为融合核心,打造赤壁茶旅融合带、嘉鱼蔬食产业带、通山康养旅游带,建设6个农工文旅融合示范区。参考湖北省“五个一工程”支持政策,争取将赤壁茶旅、嘉鱼预制菜等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扶持目录。
2.政策创新与要素保障
设立“三产融合”专项基金,对全产业链项目给予重点补贴;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融合项目,允许闲置宅基地入股文旅开发。制定“咸宁‘三产融合’项目认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用水用电优惠。
(二)创新融合模式,激活要素市场价值
1.反向融合:以需求倒逼生产
推广“认养一亩茶园”“我家菜地”等C2B模式,实现10万亩农田定向供应文旅消费。如赤壁市可开发“茶旅定制”项目,游客通过APP实时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定制专属茶品。
2.共享经济:盘活闲置资源
借鉴通山“渔趣乐园”IP经验,打造10个乡村共享经济示范点。如咸安区可将闲置校舍改造为“共享农创空间”,吸引城市创客入驻,开发农产品文创产品。
(三)科技赋能融合,构建数字生态体系
1.建设三产融合大数据平台
整合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部门数据,开发“咸宁融合大脑”平台,实现三大功能: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文旅客流预测、加工产能调度。
2.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
在赤壁茶园、嘉鱼蔬菜基地等建设50个智能示范园,部署土壤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设备,实现“田间—车间—直播间”全程可追溯。
(四)完善利益机制,强化主体协同联动
1.推广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复制隽青农场“保底收购+股份分红”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企业保底收购农产品,年度利润的15%用于股东分红。
2.培育融合型人才队伍
建立三产融合人才驿站,联合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融合经营管理”专业(继续教育),定向培养电商主播、民宿管家、农业经理人等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端专业水平。
五、以融合思维书写咸宁产业倍增新篇章
对咸宁而言,“三产融合”不仅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加速器”,更是抵御风险的“稳定器”。从赤壁青砖茶的全链条增值,到嘉鱼蔬菜的“云端”突围,再到通山民宿的城乡联动,实践已证明:唯有以“融合思维”打破产业壁垒,才能将咸宁的生态优势、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未来,需紧扣湖北省“三个更高”定位,以“城乡一体、数实融合、利益共享”为方向,推动“三产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咸宁方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书写“1+1+1>3”的时代答卷!
(此文为咸宁市社科联2025年重点课题“咸宁市产教融合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汪盼 许泽想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1月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到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赤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1月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到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赤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陶然、黄沚瞻报道:10月30日,以“茶香旅游及三产融合”为主题的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
做好“土特产”文章,黄冈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2.11亿元,增长3.7%。
当然,做强做优蔬菜产业链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还需各级各部门联合多方力量,以“深实严细久”的工作标准,持续发力、久久为...
市委书记赵绪春说,寿光将把“全市当排头、全省争前列、全国进位次”作为目标,在更高质量发展上攀登突破。
山上竹影婆娑,山间笋儿尖尖,农庄游客尝鲜。徐鹏志介绍,为改变现状,该镇大力对外宣传生态优势和竹类资源,并以大户叶琼创...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马丽娅、吴文谨、通讯员钟晓阳报道:10月30日, 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
近几年来,崇阳县桂花泉镇党委坚持将雷竹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分期实施”原则,谋划了以...
近年来,崇阳县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资源和乡村资源,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公园,已建成天城茅井养生小镇、铜钟野樱花天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