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从“低头族”到“抬头听” 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5-19 09:16

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冲击下,高校思政课堂正面临着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的现象,探究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缺失的深层原因,从教师角色转型与“三全育人”生态体系构建双维度,提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改革路径,旨在为提升思政课堂实效性提供创新思路。

如何让高校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课题。目前,造成思政课堂“低头族”多、吸引力不强现象有如下原因:

技术异化对课堂专注力的消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随时处于信息轰炸状态,短视频、社交软件等碎片化内容不断抢占注意力。思政课堂中,教师单向输出的传统模式难以对抗手机带来的即时快感,学生容易陷入上课走神的状态,导致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失效。

教学模式与时代需求的脱节。传统思政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侧重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在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环境、思维更具批判性与创新性的背景下,陈旧的案例、单调的讲授难以激发共鸣,课堂逐渐沦为“沉默的多数”的聚集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优势未能转化为实际吸引力。

思政教育本应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但在实践中,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等环节常处于割裂状态,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停留在“课程教学”的单一维度,难以感受到教育的整体性。同时,有的学校更重视学科通过率,育人思路上与培养完整、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核心目标相悖。

面对思政课堂的现实困境,笔者认为破局之道在于:教学主体转型与育人体系重构。

教师角色转型——从知识讲授者到价值引导者。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讲授者”角色的本质是知识的单向输出,而“引导者”则需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为出发点。教师需打破“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思维定式,将思政课视为“价值对话场所”。例如,在讲解“理想信念”专题时,可引入不同时代青年的奋斗案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的关联,而非机械背诵理论概念。其次,提升数字化教学与跨学科整合能力。在技术赋能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掌握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技巧,通过线上预习任务激活学生的前导认知,课堂中可采用问题抢答、小组在线协作等功能增强互动性。同时,思政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师应主动学习多领域的知识,使课堂内容更全面更严谨。最后,教师可构建实践性、过程性评价体系。传统以考试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易助长学生的功利化学习倾向,为了将学习重心转向学习过程,老师可将课堂讨论参与度、实践作业完成质量、小组项目贡献度等多维度指标也作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

构建“三全育人”生态体系——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三全育人”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全员育人,打破“思政课教师单枪匹马”的局面,构建由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共同参与的育人队伍。专业课教师提高思政课专业知识,做好高质量教书育人的工作;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后勤人员以服务育人理念传递劳动精神、节约意识。其次是全过程育人,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设计递进式思政教育方案。新生入学阶段,以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教育为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大二大三阶段,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习、志愿服务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识;毕业阶段,聚焦职业伦理教育与就业观引导,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还需注重教育时机的捕捉,如在重大节日、历史纪念日、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及时开展针对性教育,让思政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最后是全方位育人,突破课堂教学的物理边界,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课堂内,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体验感;校园中,依托社团活动、文化节、志愿服务等载体营造沉浸式育人环境;社会层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等实践教学点,让学生在真实社会场景中接受教育。

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的实践路径并非千篇一律,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点发力,整体联动,久久为功,以创新性、形象性来提高思政课堂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技术应用的适度性把握。数字化教学工具是提升吸引力的手段而非目的,需警惕“为技术而技术”的形式主义。例如,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课堂互动软件,频繁发起投票、抢答,反而打断教学节奏。未来应更注重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让工具真正服务于价值引导与知识建构。

教师应激发内生动力。教师角色转型需要系统的培训与支持体系,当前部分高校对思政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仍停留在“工具操作”层面,缺乏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的深层指导。建议建立“理论学习—实践打磨—反思改进”此类更加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此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使教师能轻松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以及开创更丰富的课堂形式。

长效机制的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落地不能仅靠行政推动,需建立常态化的协同机制与评价标准。例如,将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主体的育人责任与考核指标,避免出现“齐抓共管却无人负责”的局面。

从“低头族”到“抬头听”的转变,本质是思政教育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共鸣”的革新。教师角色的转型重构了教学主体关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二者共同指向思政课堂吸引力的本质提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思想的力量、真理的魅力。在数字化与全球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唯有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机制回应学生需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盛子坤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机电工程学部)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类发展观“术语的革命”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