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红卫
核心提要: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 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 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 定和公平正义。社会救助重在精准, 贵在及时,关键在于暖心。大力推进 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 会救助工作机制、优化社会救助流程 规范、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让困 难群众在精准、及时、暖心的救助中 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新时期改 善民生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打赢脱 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让救 助更加精准
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核定救助标 准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的基 本要求。为了让每一位真正困难的群众得 到有效救助,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 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 退”。一是推进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进一 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 作用,有效整合部门职能和资源,针对性地 研究部署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细 化任务,明确职责,完善救助制度,推进精 细化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协调分析研判 会,讲成效、摆问题、解难题、督落实,确保 党和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二是 推进低保核查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 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及核对工作 机制。今年市民政局印发了《咸宁市困难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核算试点工作指导 意见》,全市统一收入核算标准,准确认定 核算城乡困难居民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完善低保申请家庭收入评估体系, 解决收入核算办法不统一的问题。并充分 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申请 各项救助的申请人申报的家庭收入和家庭 财产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线上线 下的方式进行全面核对。加强低保动态管 理,实行定期核对和不定期核查相结合,把 新纳入救助范围者及时录入系统,对已退 出救助范围的及时从系统删除,确保精准 救助。三是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不 断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采取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规定程序向有相 关资质的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开 展入户调查,掌握家庭实际情况,锁定困难 对象,有效解决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少,经办 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不断优化社会救助流程规范,让救 助更加及时
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就是“及时 雨”“雪中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 做到“未困先谋、闻需而至、有难速救”,第 一时间为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 关怀,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一 是深入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 助服务窗口工作。通过有效规范乡镇(街 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受理、办理行为,拓 展乡镇窗口服务功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 门,受助及时。二是深入推进实施“三周工 作法”。在全市大力推广“三周工作法”,以 乡镇(场、办)党委、政府为主体,组织机关 及所属站、所干部职工,在每年年初、年中、 年底三个关键时间节点,集中三个周的时 间,对所辖行政村(社区)的困难群众集中 进行调查摸底,及时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的 思想状况,摸清五保、低保、优抚、“三留守” 和建档立卡等人员需求,为及时救助提供 依据。三是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 下放改革。2017 年我市在通城县沙堆镇启动低保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行由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低保申请审 批,压缩了审核审批层级,减少了工作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 评。九井社区书记的一首打油诗“困难群 众办低保,县级放权快办好。乡镇村组强 责任,户组评议意见少”充分体现了基层干 群对审批权下放工作的认可。今年在嘉鱼 县、通城县开展低保审批改革试点整县推 进工作,将低保审批权委托下放到乡镇,其 他县(市、区)选择所辖2-3个乡镇(街道) 作为本县(市、区)试点。下一步,将总结推 广试点经验,逐渐在全市全面铺开。
三、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让救 助更加暖心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社会救助不能是简单的给予物资救助,要 通过不断提升救助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 创新救助措施和服务方式,让困难群众不 仅暖身,更要暖心。一是推进动态调标提 标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 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系列特殊贫 困家庭专项保障制度。根据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 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把低保补差水平 作为考核指标,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重大 疾病、重度残疾及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收入 扣减机制,建立低保家庭中重点对象适当 增发补助金制度,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 感。二是着力推进“四心”服务工程,打造 “四心”民政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政 工作是‘菩萨事业’”。我们干“菩萨事业”, 就要有‘菩萨心肠’,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 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 市民政系统将着力推进真心、爱心、耐心、 恒心的“四心”工程,用真心换真情,用爱心暖民心,用耐心去服务,用恒心换得困难群 众的开心,不断提高社会救助队伍工作水 平和业务素质,锻造“四心”民政队伍。三 是深入推进农村福利院改革。按照医养结 合、分类供养、购买服务、公建民营、功能拓 展的改革思路,打造自理、失能、半失能等 专属功能福利院,提高供养服务水平和福 利院利用率,提升福利院特困供养服务保 障功能。充分发挥市儿童福利中心资源优 势,针对部分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不健 全、供养儿童人数较少等问题,通过委托代 养的方式,逐步推进以市儿童福利中心为 主体的孤儿集中供养管理新模式,提高孤 儿养育水平。四是深入推进养老服务质量 大提升专项行动。对全市养老机构在运营 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 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加强核查,深入推进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工作,提升全市养 老机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养老 机构“平安工程”、“冬暖工程”建设,推进农 村福利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五是广泛动 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打造咸 宁“社会组织公益行”公益服务品牌,积极 营造全社会关心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形 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困难群众生 活保障工作格局。积极发挥“三社联动”在 社会救助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农村社区建 设,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 和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充 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社区社会 组织的服务载体作用,发挥社会工作者、社 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专业优势,积极引 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 (作者系咸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深刻理解“农民全面发展”
下一篇:
在某种程度上,乡村干部群体决定了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如何提升乡村公共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