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教育随笔 >> 正文

中外专家建言牡丹国际传播之道:提炼文化内涵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4-04-12 22:33

  中新社菏泽4月12日电 (李明芮)“牡丹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角色,常见于跨度两千多年的诗歌、散文和绘画中,也流传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里。”在12日举办的2024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上,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说,应提炼牡丹文化中具有历史价值和现代人文价值的内涵,使牡丹文化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感。

  当天,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山东菏泽,共探牡丹作为中华文化标识的国际传播之道。记者在论坛上获悉,菏泽栽植牡丹历史悠久,兴于唐、盛于明,至清代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0多个品种。

  “菏泽牡丹不仅是中华文化、智慧、学问、艺术的象征,其繁荣和美好的寓意,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卫·巴拓识认为,牡丹作为一种展现人类文化精华的生命形式,为文化交流以及关于牡丹种植共同历史的国际学术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相信牡丹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文化对话的完美主题。”

  “菏泽因牡丹而闻名。牡丹在中华文化中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孙吉胜表示,传播“牡丹”文化不仅要传播好这些特殊符号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更要传播好中国的发展实践。(完)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海峡共舞·两岸同心” 2024海峡两岸国际标准舞联谊赛将举行
下一篇: “奇想集”观澜国际版画收藏展亮相嘉德艺术中心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