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 李凤群
晚自习上,S同学与另一名同学发生冲突,一拳击中其太阳穴,办公室里,他对着母亲嘶吼:“我就是傻,谁叫你生我……”这一幕让同事怀疑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而作为亲历这场冲突的教师,我却在这声嘶吼中听出了别样的讯息——这不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诞生,而是一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在呼救。
回顾事件处理过程,我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失误:在全班面前公开批评、允许同学“以牙还牙”、情绪化的咆哮教育。这些传统管教方式不仅无效,反而激化了矛盾。直到听见S对母亲的那声怒吼,我才开始真正思考:我的愤怒究竟源于学生的问题行为,还是源于他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
S同学的真实面貌逐渐清晰:他饲养动物并为其死亡而哭泣,被赶出教室后却主动来道歉,这些细节揭示了一个本质善良、渴望关注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孩子。他的问题行为更像是一种扭曲的求助信号——用捣乱来获取关注,用暴力来掩饰脆弱。
我决定改变策略,实践三个教育妙招:
首先,重构师生关系,建立情感连接。我不再盯着S的问题行为,而是刻意寻找他的闪光点。在语文课上,我公开赞赏他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与家长沟通时,着重强调他的进步。这种积极的关注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他开始主动到办公室帮忙,从烧水到搬作业,逐渐找到了被需要的价值感。
其次,提供替代性行为,满足情感需求。S同学渴望关注,我就给他合理的关注渠道;他需要价值感,我就赋予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就像“让草不生长的最好方法就是种上庄稼”,用积极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比单纯禁止有效得多。
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绪稳定,提供安全边界。我意识到,教师的情绪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当S再次出现问题时,我不再立即反应,而是先深呼吸,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行为背后有什么需求?我现在的反应是出于教育还是愤怒?什么回应最有利于学生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显著变化。S同学的作业变得工整,虽然成绩提升尚需时日,但学习态度的转变已经令人惊喜。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用建设性的方式而非破坏性的行为来获得认可。
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发现;不是压制,而是引导。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捣乱可能寻求关注,暴力可能渴望保护,顶撞可能证明自我。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惩戒技巧,而是读懂这些行为密码的洞察力。当我们学会用包容代替对抗,用“看见”代替指责,那些最令人头疼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我们最深刻的教育老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青林学子游泳省赛斩获佳绩
下一篇:
咸安东门社区: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慰问活动
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着纯正的朋友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跟王女士大学同学,开学没多久就认识并相熟了,大...
有些感情是无须言语的,有些故事是须有原型的。在一个培训班上,认识了一位兄长,我给他取了个绰号“高富帅”。率真,是“真...
“读书分享活动营造了师生之间热爱阅读的氛围,通过阅读,同学们能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该校相关负责...
作为一所普通的民办高中,我校录取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不高,大部分都在400以下,但我校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
9月30日下午,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葛冰洁为七年级全体师生举行了一场“为青春插上隐形的翅膀”的心理健...
严格规定:每位参加集会的同学进入会场时,由专人在门口负责测量体温,参会同学在签到本上签字,由筹委员的同学分发参加会议的...
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 10%的同学选B, 80%的同学选C。愿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度余...
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她第一个到教室陪着学生们早读。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珊珊。
23年的迎来送往中,她默默坚守平凡岗位,用行动和爱心诠释一个普通老师的敬业与奉献。
在教《青春的情绪》这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并牢固掌握新知,汪美丽创设了一个情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