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科教动态 >> 正文

关注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我的课桌在哪里?"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03-22 10:59

     一群特殊的孩子,从小随打工父母进城,如今就要初中毕业。对他们来说,初中后的求学之路关山重重 


在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上初三的杜展(中)正面临到哪里上高中的问题。记者 刘龙摄

一位在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上初一的学生在上自习课。对她来说,初中毕业似乎还很遥远。记者 刘龙摄

3月21日,在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上学的学生边走边看作业本。 记者 刘龙摄

     眼看快要初中毕业了,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初三学生杜展犯了愁:到哪里上高中呢?在北京借读,还是回老家去?“我的课桌在哪里?”打工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升学的事成了一家人的难题。

    为了升学 少年也识愁滋味

    “人们都说我们是流动的孩子,看来我还要继续流动。”

    办了10多年的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学生全都是农民工子女。3月21日,记者在位于门头沟区龙门镇的该校初中部见到杜展。乍看上去,这位白白净净、胖胖乎乎的小姑娘显得很单纯,可是一聊起上高中的事,她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怎么会不发愁呢?不光爸妈在想办法,我自己也做过努力呢。”她向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去年10月,她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讲办学经验。她看得入了迷,心想,能到这样的高中读书多幸福啊!她考虑了好久,决定给这位校长写封信。她在信上说,父母在北京打工,自己从小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不久就要初中毕业,做梦都想在北京上高中,希望校长能给她一个机会。信寄走后,她天天都盼着回音,哪怕是被拒绝。可是,几个月过去,她失望了,那封信看来是石沉大海了。

    杜展知道,父母和老师都在帮她和同学们想办法,可是毕竟户口不在北京,在这上高中只能是借读。不少高中一张口就要三四万元借读费,让她父母和老师望而却步。懂事的杜展不想让爸妈为难,只好考虑回老家河南南阳去。她向老家的表妹了解情况。可表妹去年差30分没能考上重点中学,让她心里直打鼓:自己回老家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考不上怎么办呢?上一般高中,父母不同意,认为将来考大学更难,还不如趁早打工呢。

    杜展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将来当一名教师。妈妈在宣武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做清洁工,看到老师受人尊敬,收入也好,很赞同她的想法。可是,在杜展看来,这条路很艰难,也很遥远。要实现这个理想,只能回老家读高中。可是她离开家乡已经7年,对故乡的印象还停留在童年,对老家的生活已很陌生,回去能适应吗?一想到这些,杜展就显得忧心忡忡:“人们都说我们是流动的孩子,看来我还要继续流动。”

    辗转流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老家连房子都没有了,现在要回去,真是无家可归了。”

    同学们和杜展有着同样的感受。同班同学赵晨曦,初二下学期才从老家河南商丘转来,上了不到一年,就面临着和杜展同样的难题。虽然也想留在北京上高中,可是看来难度很大,父母和老师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实在不行,只好再回老家去。

    初二学生也感受到了压力。初二(1)班学生胡姗姗上学期才从湖北孝感老家转来,听说初三的师哥师姐这么发愁,她心里有时也沉甸甸的。转眼要升入初三,不断有同级的同学转学回老家。自己虽然来北京时间不长,可是为了升学,以后也许要回去,折腾就折腾吧,总要有学上啊。

    和杜展同班的李小玉来北京时还不记事,如今已是一口地道的京腔,让人觉得她和北京孩子没什么两样。在她的脑海里,老家四川南充已很遥远。小学六年级时,父母曾送她回老家一阵,因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不久又回到北京。她和大多数同学上高中的想法不同,想上职高学护理专业,将来当一名护士。她的爸爸李财元很赞同:“我希望她能在北京工作,听说护理专业好找工作,我们很感兴趣。要能在北京上职高,就不用再折腾回老家了。”

    来北京久了,说起老家,不少同学感觉并不亲切,虽然偶尔回去,但只是觉得有点新鲜。“我们老家连房子都没有了,现在要回去,真是无家可归了。回去读高中可能会感觉很孤独,那滋味不好受吧。”一位初三学生说这话时,目光显得很茫然。

    坎坷办学 校长感到很无奈

    “教育部门和公办学校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高中呢?”

    10多年前,易本耀开始在北京开办打工子弟学校,曾把窝棚当教室,让鲜艳的国旗在校园里升起。如今,他创办的行知实验学校已有2000多名在校生,办学条件也大大改善了。可是说起办学历程,他感慨良多:“要说我们是流动儿童学校,真是不假,不仅学生流动,学校也是流动的,10年里换了8个校址,最短的地方只呆了两星期。直到现在,校址也不稳定。”

    但目前让他感到忧愁和无奈的,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事儿。“在北京读高中的费用很高,3万元的借读费让一般农民工家庭承受不起。所以,初中学生流动很多。为了升学,不少家长在初二时就把孩子转回老家了。以前我们初三两个班,现在只剩下一个,才40多人。不少家长和学生说,你们学校教学质量不错,我们舍不得离开,可是为了升学,我们得早做打算,不得不走啊。”

    易本耀对北京同类学校的情况也很了解。他说,现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不少,可是与小学比起来,初中比较弱,还没听说有办高中的。不少学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高中却必须回老家读,很不适应,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一些学生初中毕业不再升学了,他们还没成年,思想还不成熟,走向社会后也无一技之长。这事让人担忧啊!

    “教育部门和公办学校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高中呢?费用能不能少一点?门槛能不能低一点?”易本耀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的确,在积极鼓励和引导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的同时,怎么才能解决农民工子女上高中的难题,让他们的课桌不再漂泊呢?(记者 袁新文)

    延伸阅读

    三大因素制约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有了保障。然而,一部分学生初中即将毕业,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完成义务教育后,流动的孩子哪里去?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有三大因素阻碍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一是户籍障碍。城市高中目前一般只接纳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而不向外籍户口人员开放。二是借读费用昂贵。少数农民工子女有幸进入城市高中学习,也要交纳高昂的借读费。三是高考政策限制。高考目前严格执行按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原则,农民工子女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作者:hongwei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人民大学内争升级:院长连发4封公开信痛斥系主任
下一篇: 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 谁剥夺了孩子的睡眠时间?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