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科教动态 >> 正文

为了孩子的明天——来自通山“普九”工作的报道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7-02-28 14:45

  要致富,先“普九”;要小康,先扫盲。20世纪90年代后,通山人在这块可歌可泣的热土上,凭借“普九”东风,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普九”大决战。
  1996年,“普九”攻坚在通山县全面铺开,1997年,扫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0年10月一举通过了省“普九”评估验收,2004年和2006年又相继通过了省“普九”复查。至2006 年,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达3亿余元。
“普九”:一个坚定的信念
  通山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早攻坚,早受益。通山县主要领导在全县“普九”攻坚会议上说:“我们不拉全省的后腿,不拉咸宁的后腿,我们要在省定时间内实现‘普九’目标。我们要借全省实施‘两基’攻坚这股东风,把通山的教育搞上去,实现贫困山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做到了教育四个优先: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保证教育投入优先;提高工资待遇时,保证落实教师待遇优先;布置和检查工作时,研究和部署教育优先;考核和任用干部时,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和有教育实绩的人选优先。
  为了加快“普九”步伐,全县“普九”工作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列入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四大家”领导分人包片,身体力行,县乡村干部层层签订了“普九”责任状,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定期议教制度和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召开两次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已成定制。一个个推进“普九”进程的文件象进军战鼓般催发:《关于贯彻落实省、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通告》、《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加快“普九”进程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成立“普九”领导小组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普九”责任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目标责任书》,“普九”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就这样一个个明确,一样样落实。
宣传:一只强劲的号角
  “普九”攻坚之初,面对各种严峻的形势,通山县委、政府从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出发,向全县人民发出了“两基”攻坚的动员令。“两基”攻坚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大工程,全县一盘棋,每一颗棋子都必须全部动起来,才能取得实效。为此,“普九”宣传专班编简报、写标语、印制宣传册、制作电视专题片、组织文艺宣传队……广泛发动,10年来,“普九”宣传者的足迹遍及山区的村村寨寨,他们的声音响彻山区的沟沟岭岭。九宫山下、富水河畔,他们吹响了“两基”攻坚的号角,把宣传“两基”的声音播洒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普九”国策和义务教育项目工程象春风象甘霖绿化了通山。这是党的恩惠,是社会主义的优越。通山干群认识提高,全县重视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铺天盖地:“为官一任,兴教一方”、“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穷不发展教育穷根难除,富不发展教育富不长远”、“不重视发展教育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田地不耕误一季,小孩失学误一世”、“不读中学,贫困难脱”、“初中不完成,打工难出门”等通俗易懂的标语很快被干部群众接受和相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大好局面逐渐形成。
行动:一支奉献的队伍
  通山县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普九”攻坚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各中小学校调研,了解情况,及时解决“普九”攻坚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县召开“普九”的专题研究会、攻坚动员会、工作督办会超过50次。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省级极贫县,“普九”攻坚的最大困扰就是资金。县委、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搞建设,谋发展,处处都要钱。怎么办?在通山县的领导看来,千难万难,只要“用心”就不难。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通过“挤、争、引、捐”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为辅的办法由此产生。
  县委县政府发出号召:“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领导作为人民一员,带头捐资兴教,连续十年的时间,副县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捐款不低于400元,副科级不少于200元,一般党员干部不下100元。他们不但带头捐款,而且利用他们的各种关系,向县外、省外的单位和朋友宣传求助,争取赢得支持。声势浩大的助学活动全县掀起。
  为了支持通山的教育事业,台胞方妙华先生捐资20万元建起了“方妙华希望小学”,台胞郝枫女士捐资30万元建起了“船埠希望小学”,中南财大先后几次捐资,建起了“横石中南财大希望小学”,省移动公司捐资在库区慈口乡建起了“希望小学”,县外捐资的单位达200多个,社会爱心人士达10000余人。
  财政紧缩开支为教育多挤资金;税务足额征收教育税费为教育争取资金;林业和物资部门优先供应最好建筑材料;发改局和土地管理部门优先审批学校建设项目;城建部门从建校选址、设计到施工,检查、验收专班专办,义务服务;县直每个单位都定点联系一所学校,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予以鼎力扶持。走进通山学校,不难发现校门显眼处便有某某科局单位捐资几万、十几万的功德牌。
攻坚:一场人民的战争
  通山教育在“普九”攻坚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全县人民的勤劳质朴和艰辛。
  九宫山镇船埠村主任李云忠将打工挣来的一万元用于村小学校建校。田铺村村支书方战强带上一本募捐登记册,到县外亲友“化缘”、到有关单位拉赞助,成了新时代人人乐道的武训。没有任何积蓄的原梅田乡丁乐汪村“全民公决”:全村每人集资350元建校。孩子们告别了破祠堂,迈进了新学堂。农民王定国卖掉年猪凑钱资助村教学楼封顶。村干部王能梁搬出了准备自家建房的木料献给学校建厨房。新媳妇刘翠英拿出压箱底钱为新建小学修门窗。三源乡甘山村只通十几里的山路,全村男女老少村民积极集资不说,在暑假的酷暑中硬是用手推独轮车运料,推起了一栋教学楼。
  闯王镇高湖中学为节约资金,由教育管理干部带头,全校四十二名教师在烈日下连续奋战了35天,拆除二十二个档的危房,挖土石方5500余立方米,填土500多立方米,平整出一个近6000平方米的运动场。记者拿起教师们打起血泡和磨起硬茧的手,看到晒脱了皮的脊背,哽咽难言。
  ……
  象这样把劳苦和艰辛留给自己,把光明和希望留给后人的“普九”事例不胜枚举。其实,每一栋教学楼都能诉说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校园都凝结着通山人民对教育事业不懈的情缘。“积金积玉不如捐资建校,宽田宽地莫若送子女读书”。在县财政经济困难,人均收入低下的困境中,全县人民十年竟捐资达1.5亿元,使300多所学校驻立大山脚下。
  通山县的“普九”通过了省级的评估验收和复查,但他们深知不能巩固已有成果保证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普九”就是一句空话。贫困山区办学难,孩子们求学也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自食其力,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卷起铺盖,汇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这使得通山中小学校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任何单位、民营业主不得招收童工,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不得为适龄少年办理招工、打工、营业执照等手续。各乡镇先后成立了义务教育执法队,建立了乡镇干部和中心学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包保责任制。黄沙法庭受理五名流失学生案件,从立案到执行仅用3天时间,就使5名失学少年重返学校,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抓建设,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环境;抓包保,实行责任堵流;抓执法,坚持依法治流;抓管理,落实减负防流;抓助学,实施救助截流;抓关爱,实施爱心减流。困难在办法面前迎刃而解,流失的学生终于回来了。

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hongwei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被要求“下课” 北大清华等校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
下一篇: 寒假即将结束 网上“作业帮助中心”异常红火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