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云
成本是一种商家用语,是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加强管理,节能降耗,减少成本支出等措施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和明智之举。可是,有的单位领导者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却忽视降低、压缩自己本身的“领导成本”,出手大方,一掷千金,慷国家、集体之慨,不计得失效果,成为老百姓养不起的、名副其实的“亏官”、“败家子”。
“领导成本”是领导决策过程中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投入和消耗状况,它与领导效率成反比关系。“领导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办事无章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无计划、无安排,不算得失帐;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头脑发热瞎指挥,盲目消耗费用,1元钱可办好的事情却硬是花费成千上万元,还美其名曰“万无一失”;有的出门检查工作,浩浩荡荡,车成队,人成群,“隔着玻璃看,跟着轮子转”;有的文山会海,逢会必吃,会上作报告,会后发通报,甚至游山玩水、颁发高规格纪念品;有的动不动摆阔气、显威风,穿戴讲高档、吃喝拣好的、享乐尽潇洒,花天酒地……正如人们笑话一样:一顿饭一头牛,一庇股一座楼。
报载,黑龙江省大庆市原国税局长那凤岐揽人、财、物大权于一人,戴着公款四万多元购买的名表,用着四千多元一支的钢笔,穿的是裘皮大衣,坐的是近百万元的“丰田”越野车。真可谓潇洒之极,威风八面,其“领导成本”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笔者认为,降低“领导成本”是我们社会主义大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是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群众尚不富裕,荷包还不“温暖”,有的地方老百姓连温饱问题也未得到解决。作为“领导者”,不应该随意增大“成本”。一是要增强“公仆”意识,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二是要进行机构改革,减少领导者本身职数,降低农民负担,缓解财政压力。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反腐倡廉,抓大案要案查处,做到惩处一片,教育一方,治病救人。
廉洁从政,从我做起。降低“领导成本”不仅可以增强单位或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还可降低物质成本。因此,降低和压缩“领导成本”势在必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实践“八荣八耻” 坚持廉洁从政
下一篇:
家庭助廉 夫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