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8专题 >>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 新梦想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村支书话扶贫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1-22 08:51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陈新 通讯员 杜荷花

  在乡村,村支书有“领头雁”之称。

  进入决胜全面小康阶段,基层党组织干了什么?精准扶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寒冬腊月,记者走进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马港镇界上村、大坪乡青山村,与几位村支书促膝交谈。

  横冲村党支部书记袁明单:“我们不能追求出了多少富豪,而是要切记不能留下一个贫困户!”

  “振兴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不是出了多少富豪,而是没有贫困户。”16日,在横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支书袁明单向记者敞开心扉。

  7年前,具有大学文化、在外经营多年的袁明单,成为县委组织部“回归工程”的培养对象,走上村支书岗位。几年间,他带领一班人招项目、引资金,办起几家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建起高标准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还硬化亮化了村级公路,横冲村发生巨变。

  “可还有78户没有脱贫,有的脱贫户也有返贫的可能。”政绩不俗的袁明单却不无担忧,“只有村社一体、合股经营,才能保障乡亲们共富、长富。”

  去年10月,村委会注册成立合作联社和通城县横冲村同富农业发展公司。公司代表村集体与本地大户和外地客商合作,分别组建龙虾、无土蔬菜、黑斑蛙生产经营等6个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合作联社由党支部领导,农户入社自由。一套缜密的运营机制,保障共富目标实现。

  村集体和村民占股51%以上,收益后先提取10%的公积金,村民亏损由村集体优先给付……

  1组贫困户周新秋,患慢性病不能劳动,以一亩地入股无土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年固定分红800元,老伴在合作社务工,一天收入150元,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2组贫困户胡春龙,一家5口人以5亩田入股黑斑蛙合作社,一年可分红15000元,还可以安排一个人在合作社务工……

  界上村第一书记毛新民:“带着使命、感情和责任,扶贫才有希望!”

  “精准扶贫关系到我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基层干部责任重大啊”;“我出身农村,对贫困户有着真挚的感情”;“精准脱贫,我们不能掉队!”……

  17日,在界上村东山屋场,村第一书记毛新民一面介绍美丽乡村示范点情况,一面聊起扶贫工作体会。

  毛新民是县委办公室副局级干部。去年3月,县委组织部选派到界上村任职,负责这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出列。

  从县城到山村,从“局座”到“村官”,毛新民没有一丝怨言,全身心投入界上村的扶贫攻坚。

  筹资引资150万元,创办3个药材基地,带动50户贫困户入股和务工;投入50万元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站,村集体一年可增收7万元以上;建成全县首个扶贫蔬菜大棚,无土栽培的小白菜畅销市场……

  地处鄂湘两省交界处的界上村,人文和山水资源独特。毛新民与县精准扶贫工作组一道,筹资1000多万元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青山村支书漆望明:“将心比心,换来真心;心与心齐,泰山定移!”

  “村干部只有将心比心地做事,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拥戴。” 这是青山村支书漆望明的座右铭。

  青山村紧挨县城和国道。前几年,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脱贫进程缓慢,群众意见很大。

  去年年初,党员民营企业家漆望明临危受命,被乡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几个月后任书记。

  扶贫,从“心”开始。漆望明逐家逐户上门,将511户村民特别是41户贫困户的所困所难、所需所求记录下来。

  垃圾围村是第一大难,2公里长的青山港成了“垃圾港”。漆望明垫资10多万元请挖机和清运车,把港边、路边、田边的垃圾清运走,然后给每个村民配垃圾桶,聘请专人清扫保洁。

  3公里长的进村公路破烂不堪,紧挨国道却出行难。漆望明向上向外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将村组公路修复、拓宽、亮化。

  漆望明说,将心比心,换来真心;心与心齐,泰山定移。去年下半年,漆望明组建“香里乡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捆绑17户贫困户养鱼,捆绑24户贫困饲养巴马香猪。还引进青山恋互联网﹢养老产业园项目,整体开发荒山废水,让村民多渠道增收。

  因病致贫,是漆望明的“心病”。他把300多位在外工作的青山人发动起来,组建“青山一家亲”微信群。前不久,四组贫困户李细桃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家贫如洗的她陷入绝境。漆望明带头捐1500元,“好友”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天就募集4万多元。逝者得到安葬,生者春节生活有了保障。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