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6专题 >>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 工作动态 >> 正文

【走进贫困村】通山县西坑村楠竹撬开致富之门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2-07 22:12:00

  6日,记者行走在通山县洪港镇西坑村平直的村组公路上,只见山头棵棵楠竹耸立,竹海随风波动,生机勃勃。

  “楠竹属于四季常青的树种,虽然已到冬季,村里仍然是处处绿意盎然。”村支书朱必海边走边介绍。

  西坑村,位于幕阜山脉南端太平山麓,四面环山,耕地稀缺。全村310户,其中精准识别贫困户有50户。虽然耕地较少,但该村却有1.75万亩林地,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贫困户致富?

  楠竹虽然生长周期较长,但投入小,管理方便,收益高。于是,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历时三年,将原来600余亩的楠竹基地,发展到了如今的1.1万亩,可年采伐商品楠竹30万支。

  “仅仅卖楠竹原料,经济效益还是有点小,所以,我们还搞起了竹制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为贫困户就业提供岗位。”朱必海说。

  记者来到该村竹制品加工产业园,只见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竹筷,其中便有1组贫困户郭庆广的妻子。

  由于自身患病,需长期服药,膝下有三个孩子还在读书,郭庆广一家五口人生活十分困难,是西坑村精准识别贫困户之一。

  “村里搞起竹制品加工,正好让我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在厂里帮忙,一个月有两千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郭庆广的妻子如是说。

  通过楠竹产业受益的贫困户,在西坑村还有40户。记者采访获悉,下一步,该村将整合现有竹制品企业,逐步形成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让楠竹产业为全村百姓撬起致富“杠杆”。 (咸宁日报记者 程慧)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贫困村】通山县大坪村脱贫路上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