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遭受暴雨袭击 >> 图片新闻 >> 正文

组图:惊心动魄的59个小时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6-14 08:06:00

咸宁供电公司抢修通城灾区电力设施纪实

  2011年6月12日下午6时,在鄂南边陲的通城县城,华灯初上,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一片繁华。
  人们仿佛忘记了,59个小时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人们仿佛忘记了,59个小时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人们仿佛忘记了,59个小时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满目苍痍的恐慌……
  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59个小时之中,这里曾经涌现出一支顶风冒雨的钢铁之师;人们永远不会忘记,59个小时之中,这里曾经涌现出一支战天斗地的光明之师;人们不会忘记,59个小时之中,这里曾经涌现出一支敢于担当的责任之师……
  惊心动魄的59个小时,扣人心弦的59个小时。
  咸宁供电人用光明兑现了承诺,用行动书写了奉献,用大爱诠释了责任。
  在省委省政府的现场办公会上,副省长赵斌高度评价咸宁供电部门:“在通城的抗洪救灾中,供电公司反应迅速,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真正履行了国家电网服务人民的责任。”

  6月12日,咸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在通城县关刀镇台源村抢修配电线路。 邓东峰 摄

  6月12日,咸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在通城县关刀镇台源村抢修配电线路。   邓东峰 摄

  6月10日,湖北咸宁通城县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抢修110千伏门新线147#铁塔。  邓东峰 摄

  6月10日,通城县中医院配电室被淹。 詹文峰 摄

  6月12日,咸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员在通城县关刀镇台源村涉水抢修配电线路。  邓东峰 摄

  6月10日,湖北咸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抢修110千伏门新线147#铁塔。   邓东峰 摄

  6月10日,湖北咸宁通城县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抢修被洪水冲毁的10千伏线路。  邓东峰 摄

   6月10日晚20时,恢复供电后的湖北咸宁通城县城区。邓东峰 摄

   6月10日中午,湖北咸宁通城县城区恢复供电后的超市在营业。  邓东峰 摄

  一场两百年一遇的暴雨灾害
  6月10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卷通城县。
  凌晨1时至6时,通城县境内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高达200毫米。县城隽水镇在短短4个小时内降雨250毫米以上,神农坪降雨量超过300毫米,隽水河上游左港雨量更是达到309毫米,创历史极值,为两百年一遇。
  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城镇淹水,人员被困,农田被冲被淹,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遍布城乡的电力设施首当其冲。在城区,配电变电设施普遍被淹;在乡村,许多高低压杆线被折断;全县电力“生命线”门新线告急、门麦线告急、隽麦线告急……
  截至上午11时30分,灾害共造成110千伏线路跳闸停电1条,35千伏线路跳闸停电3条;10千伏线路跳闸停电44条,倒杆856根,断线728处、142公里;台区及低压线路共计倒杆1892根,其中断杆1761根,断线2128处、424.2公里;损坏配电压器85台,低压控制箱53面,熔断器145组,避雷器305组,剩余电流保护器630只,停电台区1683个。水兴供电所、石南供电所、九岭供电所、城墙山变电区、塘湖开关站、麦市供电站等受损严重。电力部门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
  一个特别漫长的梦魇之夜
  对关刀镇台源村3组村民蒋雪丁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夜晚。
  10日凌晨4时,蒋雪丁老汉习惯性地起床上厕所。他开卧房的灯,不亮;再开堂屋的灯,也不亮;摸索到偏屋,厕所的灯还是不亮……门外黑漆漆的一片,一点光亮也没有,只听到唰唰的下雨声。他再也睡不着了,躺在床上,盯着窗外,心里涌出许多不安:这个夜晚好黑好长。
  一直到上午七八点钟,大雨停了,老汉才感觉到天空亮起来。把积水清理完毕后,家里人一个个嘟嚷开了。儿子的手机拨弄几回后,没电了,与外面的亲朋失去了联络;停学在家的孙女开不了电视,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电冰箱、洗衣机……家里所有电器都派不上用场,“白天也像夜晚一样呢”。
  从门口经过的村电工告诉老汉:暴雨引发泥石流,把村里 40多根电线杆冲倒了,586户人家全部停了电。
  台源村只是广袤农村的一个缩影。通城县共有60条10千伏线路,10日凌晨跳闸停电就有44条,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户家里都停了电。
  在城区,情况更加严重。县城隽水镇一片泽国,车辆无法通行,座机无法接通,手机信号变弱,大部分房屋的一楼进水……先是部分配电台区由于配电设施被泥浆浸泡损坏而停电,随后,由于居民家中装设较低的电线浸水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为确保安全供电,避免因漏电造成人员伤亡和电力设施烧毁的次生灾害发生,经咨询专家和有经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测洪涝对人员和对电力设施的危害,通城县供电公司科学制定了有选择的停电计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审批。上午8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供电公司逐步拉闸停电。5万户、10多万居民,全部陷入停电的“黑暗”之中。
  县医院有近千名住院病人,还紧急收治了20多名因灾受伤的居民,同样也处在“漫漫长夜”里。在大型设备无法运转情况下,医生们只得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救治患者,提着应急灯为重度患者进行手术,在住院病房点起蜡烛。
  一场规模空前的高效抢修
  断电停电,让数十万城乡居民饱受煎熬,更让以服务人民为已任的供电人如坐针毡。一场通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抢修战,在银山隽水间迅速打响。
  “时间每推移一分钟,灾情就严重了一分,群众的期待就急切了一分,我们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一分!”通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敏凌晨5时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水涨到哪里、电停到哪里,水退到哪里、电通到哪里”的工作方针,从公司机关、输变电工区、客服中心及各乡镇供电站所抽调200多业务人员,组成15个抢修突击队,迅速奔赴各受灾地区,巡线护线,抗洪抢修。
  清晨6时,刚参加完市防指会议的咸宁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小牧,主持召开公司党委会议,明确全市“重要负荷首先恢复、居民负荷尽快恢复、厂矿企业协助恢复、特殊单位支援恢复”的抢修指导思想,要求市、县两级班子成员到一线督导;在组织抢险过程中确保安全第一,确保不能发生次生灾害;每天早晚实行例行报告和重大事项即时报告制度,保证信息畅通。会后,张小牧亲率24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奔赴通城。在通城县供电公司的协调督导会上,张小牧科学、果断决策:由咸宁供电公司输电中心负责抢修110千伏门新线,通城县供电公司负责特巡应急的110千伏门麦线,保障通城在另一条主电源门新线故障的情况下,全县有单电源支撑。同时决定:咸宁供电公司配电中心、咸宁所属嘉鱼县供电公司、咸安供电公司,紧急增援通城。
  上午10时过后,洪水慢慢退去,门麦线开始有计划地恢复供电。
  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曹世强获悉通城灾情后,当天亲自率领工程技术专家赶赴通城,与县委县政府和市、县供电公司负责人商讨灾情及救灾措施,对全县电力设施抢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嘉鱼、咸安供电公司和配电中心的抢修突出队汇集通城后,马不停蹄地奔赴水兴、马港等受灾严重的乡镇开展抢修工作。
  从崇阳鹿门至通城隽水新塔的110千伏门新线,是通城供电的“生命线”。10日凌晨2时,通城铁柱港河因暴雨造成山洪,导致河面升高,两条挖沙船撞向河面上方门新线的通信光缆。巨大的撞击,使河边山坡上的147号供电铁塔拦腰折断。抢修110千伏门新线147号铁塔成了当日的“重点工程”。咸宁供电公司输电中心抢修突击队上午赶到后,迅速制订出科学的抢修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和民工一道共50人冒雨作业,拆除旧塔、设置安全围栏、清理现场、直立新塔、换新导线……一连奋战了20多个小时。
  傍晚7时许,已经转战多个现场的张小牧决定再驱车进行一次特巡,车行至通城县人民医院时,张晓牧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仍然漆黑一片。张晓牧紧急询问相关人员,得知:供电确已恢复,但因医院自有的厢式变压器浸水,无法正常使用。
  供电公司当即联系院方:是否需要供电员工支援?医院欣喜万分。
  通城县供电公司立即从输变电工区、客服中心和银山供电所抽调15名技术人员赶赴抢修。先将近两吨重的“受伤”变压器从密闭的厢柜里卸下、再用千斤顶顶起变压器,随后使用铁柱垫于变压器下方,利用铁柱的滚动,运出变压器……其后,吊车吊走旧变压器,如法炮制,再用铁柱“滚”入新变压器……连夜作业5个多小时。
  受灾最重的九岭、台源等村,嘉鱼、咸安供电公司和配电中心的抢修突击队夜以继日地拼搏。
  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抢修队伍
  自然灾难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更磨砺着人们的意志,考验人们的作风。
  从10日凌晨城乡断电停电,到12日全县恢复供电,市、县供电供电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克服重重困难,流淌着辛勤的汗水,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短短三天时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通城县供电公司生技科技术员李俊,自家住房一楼进水2米深。凌晨接到公司通知后,他二话没说,从水中游出家门去上班。年迈的父母亲在家里滔水排水,他却呆在办公室收集、核报全县供电设施的灾情,直到次日凌晨2时才回家。
  抢修突击队队长雷宏、队员甘跃兵,每天只睡两三个钟头,凌晨两三点钟睡,五六点钟起床;每天只匆忙吃个早餐就再没有时间吃,也没有心思吃;每天要接听100多个电话,巡线抢修20多处,县医院变电室、10千伏油坊输电支线、桃源支线……到处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
  咸宁供电公司输电中心主任邵国春、副主任胡斌,10日凌晨4点从赤壁特巡回温泉,7点钟便接到赴通城抢修的任务,9点钟便赶到门新线147号铁塔现场。顶风冒雨作业,肩扛背驮抬杆,汗水湿透的衣服被山风吹干,又被雨水打湿,几十个小时呆在山岭的泥泞里。员工夏国华、林伟登塔作业,从早上6点上塔,一直工作到下午1点,连续7个小时在27米高的塔上作业,水和午饭,都是用绳子拉上去解决。
  在台源,村民们亲切地称抢修突出队为“光脚队”。原来,这一带道路上到处是水,田野里到处是泥巴,咸安供电公司抢修队员们觉得穿雨鞋“太碍事”,不如打赤脚利落。于是,20条汉子全部脱掉鞋子袜子,卷起裤管,甩开膀子大干起来,把倒下的杆子一根根地扶起来,把损坏的杆线一根根地换掉,一天多时间,把40多根电杆一一“扶正”。
  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10日晚上,通城县城基本恢复供电,大街小巷流光溢彩;
  11日,经过2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修,门新线147号塔重新矗立,城区和各乡镇恢复供电;
  12日,受灾最重的关刀镇台源、水兴村、马港镇九岭村等恢复通电,通城城乡全面恢复供电。
  30多万灾区群众,在经历令人恐惧的“黑暗”后,重新迎来了光明。大家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蒋雪丁老汉家里一片欢乐,儿子迫不及待地边充电边向亲朋报平安,孙女坐在电视机旁看动画片。老汉也与村民们商量着,想请“光脚队员”吃餐饭,表示感谢。抢修队员们却婉拒:“一方有难,八方来帮。你们受了灾,我们应该来帮忙。”
  突击队员坐车离开时,附近几个湾子的村民都夹道相送,说不尽的感谢话。“这么远到台源修电路,真是好人啊!”“这么大的灾,几天就让几百户通了电,几十里台源洞可没有过的喜事呢!”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县医院各病区的灯光再一次亮堂起来,门诊大楼顶上的院微、院名熠熠生辉。从院长到医护人员,再到住院病人,一个个竖起大拇指:“供电部门抢修得真快,真及时!”
  全县通电让通城县委县政府领导松了一口气。县委书记熊征宇拉着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曹世强的手,动情地说:“供电公司是第一赶到通城救灾的上级部门,非常感谢各级供电公司对通城的大力支持。”
  供电公司抗灾保电的事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浪网、荆楚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人们在关注通城两百年不遇的灾情时,也竞相传颂着咸宁供电公司抗洪抢修保供电的壮举。(邓东峰 詹文峰)

编辑:lijie

上一篇: 为了128名幼儿的安全(附图)
下一篇: 图文:市直干部踊跃捐款

相关新闻

  • 图文:美丽新村

    22日,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嘉鱼渡普镇烟墩社区,一排排整齐的白墙黛瓦徽派民居镶嵌在山水间。   据介绍,该社区投资3000...

  • 图文:新城在崛起

    梓山湖新城是我市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重要板块。近几年,在省联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产城融合理念...

  • 图文:生态宜居城

     绿色是咸宁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32%,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指标均处于全省前列。先后荣膺中国人...

  • 图文:碧水蓝天醉游人

    “绿”是咸宁最大的特色;“香”是咸宁最靓的品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咸宁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一场进行中的“蓝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