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8专题 >> 王金怀作品集 >> 正文

满头银丝满腔情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2-18 16:12:00

满头银丝满腔情

——记通山县嘴下村党支部书记徐大华

  徐大华,在通山县可是个响亮的名字。

  他今年五十八岁,是一九五五年入党老党员。在楠林桥镇嘴下村,他已经担任了二十七年党总支书记,连续十八年被评为优秀干部,多次出席县劳模大会和优秀党员会。说起他的事,村里人都能道出一桩桩一件件。

徐华兴的心愿

  徐华兴是徐大华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徐兴华说:“徐大华这个近邻胜过近亲。待邻里有时好得让人难以接受。”

  原来,一九八一年春,徐兴华因房屋窄小,想做房子又没块好地基。多次想找徐大华批他一块水田,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徐大华知道后,便对徐大华说:“你怎么不早说?不过在水田里做房一来国家不允许,二来你自己不方便。这样吧,我家旁边那块菜地给你了!”徐兴华感激得不得了。不想,又生出一事,地基比原计划规格的房子要小三平方米。徐华兴要建成原计划规格的房子,就必须拆掉徐支书自家房屋地基上已经垒起的一米高石墙。那怎么行?徐兴华决定改变原来的设计。哪知,徐大华第二天带着儿子不声不响地拆掉了自家的石墙,向右移动三米。这样,徐兴华的房子建成了原定规格,而徐大华的新房,却做成了三角形歪在一边。为此,徐兴华十分过意不去,多次想请徐大华吃饭,但都被他却情挡了下来。

徐光坝下跪

  向他问起徐大华,徐光坝连声说:“徐支书真比我的父亲还要亲!”徐光坝是个孤儿,从十八岁那年起,便结识了一帮不三不四的酒肉朋友,从学抽烟、喝酒到赌博行骗,外债欠了一大撂,谁见发谁摇头。徐大华多次找他谈心,他当面认错,背后又犯。徐大华外出开会,他就偷偷外出流浪。今年三月徐大华开会回家,见徐光坝跑了,二话没说,把刚搁下的拷包又提了起来,登上了开往外县的班车,先后三天走崇阳,到咸宁、是上温泉, 最后终于在温泉将沿街流浪的徐光坝拉了回来。回来一看,徐光坝的家具被债主抢搬一空,徐光坝心凉了。面对这种情况,徐大华又带他到镇供销社,自己掏出四十元钱,为他购蚊帐、锅、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又回来扛来三百斤稻谷。看到这一切,原来担心徐支书要狠批他一顿的徐光华,再也忍不住悔恨的泪水,一下子跪倒在徐大华的面前:“徐支书,我再不做出人样,死不见你!”随后,徐大华为了防止他外债太多,又要重患“老毛病”,便叫他开个清单:“要债的上门来,找我徐大华!”半年多过去了,徐光坝转变了,他今年的责任田种得比任何一年都好。

徐华发捣香案

  我们到徐华发家时,这位中年汉子正捧着一本《法律知识课本》读得津津有味。从这本书入手,我们了解了一个捣香案的故事。

  徐华发读过几年私塾,自以为见多识广,对村里干部的事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不信世人能管他,唯独对观音菩萨信服得五体投地。家中摆设的香案,总是云雾缭绕,香火不断,蒙骗了不少群众。今年四月,他患肝病一躺半月,老婆每天为他请神灵,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徐大华先后三次上门请他上医院,他总是说:“不用中西药,自有菩萨救我!”当徐大华第四次上门时,徐华发已是奄奄一息,徐大华急忙用板车送他上医院,又为他垫付了住院费,不时上医院看望他。在事实面前,徐华发后悔了,他眼含泪水对徐大华说:“过去我没听你的话,差点害了自己的性命,是你救了我啊……”徐华发病好后出院后将家里的香案全部捣毁。在徐大华的帮助下,最近他还当上了村里的普法讲解员。

  (咸宁报1986年月12月6日)

  【作者感言】:写人贵在写故事,切忌全面描述,面面俱到。就象这篇小通讯,三个故事,就基本上反映了徐大华这个人物贴心为村民的高尚品质,新闻的目的也达到了,再说多了反而觉得是累赘。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新时期新闻写作的理念也悄悄发生一些变化,体裁区分上不再那么严格,语言和内容上趋向平和中性。逐步迎合“浅阅读”的趋势,报道对象上也更加平民化,生活化,特别是在强调故事性上更突出。我想,不管是以前还是今后,写好生活新闻,“故事”永远是重要的因素。

编辑:陈凯

上一篇: 一篇没有句号的宣言
下一篇: 廿年磨一剑 今日始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