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7专题 >> 知荣辱 促和谐 >> 正文

为什么开展荣辱观教育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6-08-21 08:08:00

本报评论员

  荣辱观是一种精神力量。正确的荣辱观可以激励人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营造积极、健康、崇高的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反之,错误的荣辱观让人们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甚至误入歧途,阻碍社会的进步。
  当前,咸宁与全国各地一样,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建设家乡、诚实守信、勤劳致富,是我们社会荣辱观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人不以荣为荣,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有的人不以耻为耻,把好逸恶劳当成“潇洒”,把损人利己当成“能耐”,把见利忘义当成“聪明”,把骄奢淫逸当成“荣耀”;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耻为荣,以荣为耻,各地不断发生的违法乱纪案件就是例证。
  要消除荣辱观缺失和颠倒现象,必须大力开展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进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大宣传、大讨论,从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人们的思想道德阵地,真正做到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知荣辱。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咸宁的历史进程中,开展荣辱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咸宁日报》2006年4月21日第一版)

编辑:lijie

上一篇: 结对帮扶家乡寒门学子
下一篇: 崇阳76位外出老板捐资修路